kǔ shí lián
药材名称 | 苦石莲 |
药材拼音 | kǔ shí lián |
药材别名 | 石莲子、土石莲子、青蛇子、老鸦枕头、猫儿核、广石莲子、苦石莲子、石花生、盐棒头果 |
英文名称 | Caesalpinia minax Hance |
功效分类 | 活血止痛药 |
药用部分 | 来源于豆科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 Hance.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有刺藤本。全株被短柔毛。2回双数羽状复叶,羽片5~8对,托叶锥状;小叶12~24,近无柄,矩形或倒卵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有刺,被柔毛;苞片大,椭圆形、倒披针形,两面有茸毛,花萼管阔倒卵形。花瓣5,红紫色,倒卵形,上面1枚花瓣较短;雄蕊10枚,不等长,花丝分离,下部密被柔毛,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密生细刺,花柱比雄蕊稍长,无毛。荚果椭圆状矩形,长8~14厘米,宽4.5~5厘米;密被棕色针状刺,先端圆形而有尖喙,内有种子7粒。花期3~4月,果期5~9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沟中空旷的溪旁、路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 | 8~9月采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
药材性状 | 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厘米,直径0.7~1.2厘米,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细密的环状横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旁有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不易破开。种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可见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气微,味极苦。 |
性味归经 | 性苦,味寒。归心经、脾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散瘀、止痛、清热、去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6~9克,内服煎汤;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用于治疗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
药理研究 | 抗病毒作用:苦石莲中的caesalmin C等体外有抗Para3病毒活性。 |
化学成分 | 种子含呋喃二萜型内酯:caesalmic A、B。 |
使用禁忌 | 虚寒无火者忌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疮肿,毒蛇咬伤:苦石莲子适量研末,醋调敷患处。(《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②治水肿实证:苦石莲子3克(研碎),玉米须30克,苡仁30克,接骨木花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