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jiǎo fēng
药材名称 | 八角枫 |
药材拼音 | bā jiǎo fēng |
药材别名 | 白金条、白龙须、八角梧桐、华瓜木、白筋条 |
英文名称 | Alangium platanifolium |
功效分类 | 活血止痛药 |
药用部分 | 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Lour.)Harms。的侧根或细须根。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淡灰色,平滑;枝条水平状展开。单叶互生,圆形、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两侧不对称,阔楔形、截形、稀近心形,全缘或有2~3裂,裂片大小不一,背面脉分叉处常有丛毛,主脉4~6,叶柄红色。二歧聚伞花序腋生,具小花8~30朵,花白色,后变乳黄色,花丝基部及花柱疏生粗短毛。核果卵圆形,熟时黑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较阴湿的山谷、山坡的杂木林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
采收加工 | 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
药材性状 | 侧根:圆柱形,略波状弯曲,长短不一,有分枝,可见须根痕;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栓皮显纵裂纹或剥落;质坚脆,断面不平坦,纤维性,黄白色。须根:着生于侧根中下部,纤长,略弯曲,有分枝,表面黄棕色,具细纵纹,有的外皮纵裂,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 | 味辛、苦,性温,有毒。归心经、肝经。 |
功效作用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中的活血止痛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须根1.5~3克,侧根3~6克,煎服或泡酒服(一般宜饭后股),用量由小逐渐加大,切勿过量;外用适量,煎水洗风湿痛处。用治四肢麻木、跌扑损伤。须根(白龙须)毒性较大,中毒轻者头昏、无力,重者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在抢救中首先考虑人工呼吸,其他对症治疗亦需及时。作肌肉松弛剂使用时,更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进行。 |
药理研究 | 八角枫根煎剂或生物总碱,无论是静脉注射还是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肌松作用,但不影响动物的清醒状态;一般引起肌松作用的剂量能增强离体家兔肠管的节律性收缩,并呈量效关系。小剂量对离体蛙心和兔心灌注时,可使收缩加强;加大剂量收缩减弱,甚至导致房室传递阻滞,但可自行恢复,还具抗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增强肠、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强催眠药作用,抗早孕与抗着床,抗炎等,有肾毒性。 |
化学成分 | 含喜树次碱、消旋毒黎碱、β-香树脂醇己酸酯、三十烷醇、β-谷固醇,根、根皮中含八角枫碱,以须根中含量最多,达0.73%,分得的单体生物碱主要是消旋毒藜碱;还分离出吐根碱、N-甲基吐根酚碱,此外还有强心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树脂等。 |
使用禁忌 | 有毒,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一般宜从小量开始,至病人出现软弱无力、疲倦时即不应再增用量。孕妇忌服,小儿和年老体弱者慎用,肝、肾、肺功能欠佳、心律不齐者忌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虚弱,喘咳:八角枫根3克,炖肉吃。(《贵州草药》) ②治筋骨疼痛:白龙须1.2克,白牛膝9克。炖猪脚吃。(《曲靖专区中草药》) ③治小儿惊风:八角枫根1.5克,煎水服。(《贵州草药》) ④治鼻出血:八角枫6克,水煎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过敏性皮炎:八角枫根(适量),煎水外洗。(《云南中草药》)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