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ǐ huā qián hú
药材名称 | 紫花前胡 |
药材拼音 | zǐ huā qián hú |
药材别名 | 紫花草、紫胡草、紫花蔻、紫花蔻香、紫花苦胡 |
英文名称 | Peucedani Decursivi Radix |
功效分类 | 辛凉解表药 |
药用部分 | 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sivum(Miq.)Maxim.的干燥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粗大,圆锥形,有分枝。茎直立,圆柱形,具浅纵沟纹,光滑,紫色,上部分枝,被柔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13~36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叶片坚纸质,三角状宽卵形,三出式一至二回羽状分裂,下部第一回羽片有柄,末回裂片椭圆形或长卵形,基部下延,顶端裂片基部下延呈翅状与侧裂片相汇合,上面深绿色,下面绿白色,边缘锯齿较密,茎上部叶逐渐退化,至顶部成为仅有3裂,甚至不裂的细小叶片,紫色叶鞘膨大成兜状。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伞幅10~20,长2~4厘米,紫色,有柔毛,总苞片1~2,卵圆形,呈宽阔鞘状,长1~2厘米,小总苞片数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花瓣卵圆形,深紫色。果实椭圆形,长6毫米,宽约4毫米,背部扁平,背棱和中棱线形突起,侧棱扩展成狭翅,棱槽内油管1~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脑溢血凹入。花期8~9月。果期10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坡、林缘或灌丛、草地。分布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区。 |
采收加工 | 秋、冬二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药材性状 | 多呈不规则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主根较细,有少数支根,长3~15厘米,直径0.8~1.7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根头部偶有残留茎基和膜状叶鞘残基,有浅直细纵皱纹,可见灰白色横向皮孔样突起和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类白色,皮部较窄,散有少数黄色油点。气芳香,味微苦、辛。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辛。归肺经。 |
功效作用 |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
药理研究 | 紫花前胡的一些主要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紫花前胡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支气管舒张作用:紫花前胡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可以放松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呼吸道,缓解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镇咳作用:紫花前胡可刺激呼吸中枢,抑制咳嗽反射,减轻咳嗽症状。 抗菌作用:紫花前胡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抗氧化作用:紫花前胡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
化学成分 | 根含香豆精类化合物,香豆精糖甙类化合物。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紫花前胡煎剂:将紫花前胡适量研磨成粉末,取适量加水煎煮,待浓缩后,去渣取汁。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紫花前胡口服液:将紫花前胡适量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蜂蜜搅拌均匀,制成口服液。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紫花前胡散剂:将紫花前胡适量研磨成细粉,可与其他草药配伍,制成散剂。可用于治疗鼻窦炎、咽喉炎等炎症性疾病。 紫花前胡外用贴膏:将紫花前胡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药膏基质中,制成外用贴膏。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湿疹等皮肤病。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