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ā jiǎo mù pí
药材名称 | 鸭脚木皮 |
药材拼音 | yā jiǎo mù pí |
药材别名 | 鸭脚皮、鹅掌柴树皮、伞托树皮 |
英文名称 | Duck foot bark |
功效分类 | 辛凉解表药 |
药用部分 | 五加科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的树皮。 |
(动)植物形态 | 乔木或灌木,小枝粗壮。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小叶近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微向背面反卷,顶端急尖或短尖。有时钝,基部阔楔形或楔形,幼时有星状茸毛,后近无毛。伞形花序再排成圆锥花序,每伞形花序有花3~8朵;花小,白色,芳香,花萼的上部有5~6细齿;花瓣5片,肉质;雄蕊5枚,比花瓣长;雌蕊l枚,子房5室。核果圆球形。宿存花柱,柱头略膨大。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或向阳的山坡上,为冬季的蜜源植物。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浙江、贵州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收。剥取树皮,卷成圆筒状或板块状,晒干。 |
药材性状 | 卷筒状或不规则板块状,板块状的长短不一。外表面灰色或灰褐色,粗糙,密具细小的疣状凸起及皮孔;内表面淡棕褐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气无,味苦涩。 |
性味归经 | 性凉,味苦。归肺经。 |
功效作用 | 发汗解表、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适量,酒炒敷或煎水洗患处。用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近有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外用治跌打损伤、风湿热痹。 |
药理研究 | 含挥发油、酚类、氨基酸和有机酸。水煎剂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
化学成分 | 多聚酚类物质:鸭脚木皮中含有丰富的多聚酚类物质,如儿茶素类、黄酮类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 酚酸类物质:鸭脚木皮中还含有酚酸类化合物,如咖啡酸、香草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生物碱类物质:鸭脚木皮中含有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咖啡碱、尼古丁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刺激作用。 黄酮类物质:鸭脚木皮中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异黄酮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氨基酸:鸭脚木皮中还含有一些氨基酸,如丝氨酸、赖氨酸等。这些化合物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
使用禁忌 | 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
配伍药方 | 鸭脚木皮水煎剂:取适量鸭脚木皮,加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取汁。可用于治疗肝炎、肾炎等炎症性疾病。 鸭脚木皮煎膏:将适量鸭脚木皮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药膏基质中,制成煎膏。可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鸭脚木皮口服液:将适量鸭脚木皮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水或蜂蜜搅拌均匀,制成口服液。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鸭脚木皮药酒:将适量鸭脚木皮浸泡于白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疼痛症状。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