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ě shí
药材名称 | 赭石 |
药材拼音 | zhě shí |
药材别名 | 代赭石、铁朱、钉头赭石、赤赭石 |
英文名称 | ochre |
功效分类 | 平抑肝阳药 |
药用部分 | 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Haematite。 |
(动)植物形态 | 通常为鲕状、豆状、肾状的集合体,多呈现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其颜色主要为暗棕红色或灰黑色,条痕则显示为樱红色或红棕色,部分赭石还具有金属光泽。 |
产地分布 | 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亦产。 |
采收加工 | 采挖后,除去杂石。 |
药材性状 | 为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暗棕红色或灰黑色,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有的有金属光泽。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硬,砸碎后断面显层叠状。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归肝经、心经、肺经、胃经。 |
功效作用 |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
临床应用 | 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打碎,先煎;研末,每次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一般生用,止血煅用。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
药理研究 | 赭石可升高白细胞数,对肺及肝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肺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增加,线粒体呈肿胀状态。 |
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 |
使用禁忌 | 虚寒证及孕妇慎用。有毒性,不可久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五痫:代赭石30克,明矾60克。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下。(《古今医统》) ②治赤眼肿闭:赭石0.6克,石膏0.3克。为末,新汲水调,敷眼头尾及太阳穴。(《直指方》) ③治喉痹肿痛:赭石煮汁饮。(《普济方》) ④治牙宣:赭石、荆芥。同为细末,揩齿上,以荆芥汤漱。(《百一选方》) ⑤治胃火牙龈作痛:生赭石30克(轧细),怀牛膝30克,滑石18克,甘草3克。煎汤服。(《衷中参西录》) ⑥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川大黄细末3克,油肉桂细末3克,生赭石细末18克。上药三味,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煎汤送下。(《衷中参西录》秘红丹)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