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bèi mǔ
药材名称 | 伊贝母 |
药材拼音 | yī bèi mǔ |
药材别名 | 生贝、伊贝、新贝 |
英文名称 |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k. |
功效分类 | 止咳平喘药 |
药用部分 | 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jlora Schrenk或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的鳞茎。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30~60厘米。鳞茎直径1.5~ 3.5厘米。鳞片上端延伸等长的膜质物,外皮较厚。叶散生,有时近对生或近轮生,以下向上由狭卵形至宽披针形,先端不卷曲。花1~4朵,淡黄色,内具暗红斑点;叶状苞片l~2枚,先端平直;花被片6,蜜腺窝背面明显凸出;雄蕊6,子房上位,3室。蒴果长圆形,棱翅宽。花期4月,果期4~5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海拔1300~2000米的林下、草地或沙滩石缝中。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河北、内蒙古有引种栽培。 |
采收加工 | 5~7月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再去须根及外皮。 |
药材性状 | 扁球形,高0.5~1.5厘米。表面淡黄白色,稍粗糙,外层鳞叶2瓣,心脏形,肥厚,基部做凹陷一片稍大或近等大抱合。顶端稍尖。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苦、甘。归肺经、心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
药理研究 | 伊贝母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的药理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新贝甲素、新贝乙素、新贝丙素和西贝素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配伍药方 | 1.止咳化痰方:伊贝母10克,桔梗10克,款冬花10克。出自《伤寒论》。 2.清热化痰方:伊贝母10克,石膏15克,竹叶20克。出自《金匮要略》。 3.润肺止咳方:伊贝母10克,百合20克,玉竹15克。出自《圣惠方》。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