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博落回

bó luò huí

博落回
博落回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
药材名称 博落回
药材拼音 bó luò huí
药材别名 落回、号筒草、叭拉筒、山梧桐
英文名称 macleaya cordata
功效分类 杀虫止痒药
药用部分 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或呈亚灌木状,高达2.5米,折断有黄色汁液。根粗大,橘红色。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白粉。叶互生,广卵形,长7~24厘米,宽5~20厘米,7~9浅裂,边缘波状或具波状牙齿,下面有白粉,掌状脉;具叶柄。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长2~5毫米,苞片披针形,有毛;萼片2,白色,倒披针形,开花时脱落;无花瓣;雄蕊20~36.花丝与花药等长,药线形,黄色;雌蕊1,子房倒卵形,花柱短,柱头肥厚。蒴果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有白粉。种子4~6粒,熟时黑色,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 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及西南、广东、广西、台湾。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民间用药。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全草,去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 全体带有白粉。茎圆柱形,中空。表面光滑,灰绿色或带有暗红紫色。叶互生,具叶柄,完整叶阔卵形,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上面灰绿色,下面灰面色,具密细毛,掌状脉,叶柄基部膨大而抱茎。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具多数花,苞片披针形,萼2片,黄白色,倒披针形,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细而扁,雄蕊1。蒴果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形。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有毒。归心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消肿解毒,杀虫止痒。属杀虫止痒药。
临床应用 本品有毒,不作内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用于疔毒脓肿、慢性溃疡、烫伤、蜂虫叮咬、顽癣。
药理研究 博落回具有显著的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理作用,并可提高免疫力。
化学成分 博落回含多种生物碱,如血根碱( 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 Chelerythrine)、博罗回碱(Bocconine)。此外,还分出原阿片碱(protopine)等成分。博罗回的毒性来自于生物碱,临床上已有口服或肌注后中毒或死亡的报道,主要为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动物实验也证明,将博罗回注射液注入兔耳静脉,可引起心电图T波倒置,并可出现多源性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有短暂的阵发性心动过速。阿托品对此有对抗作用。
使用禁忌 有大毒,禁内服。口服易引起中毒,轻者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呕吐、胃烧灼感及四肢麻木、乏力;重者出现烦躁、嗜唾、昏迷、精神异常、心律失常而死亡。
配伍药方 1.《本草拾遗》中记载,博落回、百丈青、鸡桑灰等分,为末敷,可治疗恶疮、瘿根、赘瘤、息肉、白癜风、蛊毒、溪毒等。 2.《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中记载,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加食盐少许,同浓茶汁捣烂,敷患处,可治疗指疔。 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中还提到,博落回全草烧存性,研极细末,撒于疮口内,或用麻油凋搽,或同生猪油捣和成膏敷贴,可治疗臁疮。 4.《草药手册》中提到,博落回煎水洗可治疗下肢溃疡;博落回鲜根两斤,煎浓汁,调蜡烛油涂疮口周围,外用纱布包扎也可治疗下肢溃疡。 5.《民方2》中记载,博落回根、茎500克,醋适量。用法:将药切碎,用醋浸泡(盖住药为度)2天,去渣,取醋液涂患处,每日3~5次,可治疗痈疽溃烂久不收口。
上一味中药材: 石蒜
下一味中药材: 八角莲
大家都在看
分享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