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ē jiǎ
药材名称 | 鳖甲 |
药材拼音 | biē jiǎ |
药材别名 | 上甲、鳖壳、甲鱼壳、团鱼壳、鳖盖子 |
英文名称 | Trionycis Carapax |
功效分类 | 补阴药 |
药用部分 | 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eigmann的背甲。 |
(动)植物形态 | 体呈椭圆形,背面中央凸起,边缘凹入。头尖,颈粗长,吻突出。眼小。颈基部无颗粒状;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软皮。背面橄榄绿色或黑棕色,上有表皮形成的小疣,呈纵行排列;边缘柔软,俗称裙边。腹面黄白色,有淡绿色班。背、腹骨板间无缘板接连。前肢5指,仅内侧3指有爪;后肢趾亦同。指、趾间具蹼。 |
产地分布 | 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塘里。分布于我国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外的各地。 |
采收加工 | 3~9月捕捉。捕得后,砍去鳖头,将鳖身置沸水中煮l~2小时,至甲上硬皮能脱落时取出,剥下背甲,刮净残肉后晒干。 |
药材性状 | 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有细网纹及灰白色斑点,中间有1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间有一条脊椎,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咸。归肝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24克,捣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用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癥瘕。 |
药理研究 | 鳖甲有补血、抗肝纤维化、抗癌作用,并可增强实验动物免疫力。 |
化学成分 | 鳖甲含动物胶、角蛋白、骨胶原以及维生素D等。尚含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碳酸钙、磷酸钙等。 |
使用禁忌 |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禁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久患咳嗽肺虚成劳瘵,及吐血,咯血等证:鳖甲(醋炙)、阿胶(炒)各30克,鹿角霜10克,甘草15克。上为末。每服9克,水一盏,韭白一茎长三寸,煎八分,食后服。(《古今医统》) ②治久患劳疟瘴等:鳖甲90克,酥炙令黄,为末。临发时温酒调下6克。(《圣惠方》) ③治癖病:鳖甲、诃黎勒皮、干姜等分。研末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药性论》) ④治小儿痫:鳖甲炙令黄,捣为末。取3克,乳服。亦可蜜丸如小豆大服。(《子母秘录》) ⑤治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转氨酶偏高:鳖甲30克,丹参、垂盆草各15克,鳖甲先煎60分钟,后下其他药,煎水服。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午、下午各服1次。(《补益药治病与健身》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