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ǐ zhēn cǎo
药材名称 | 鬼针草 |
药材拼音 | guǐ zhēn cǎo |
药材别名 | 鬼钗草、鬼菊、针包草 |
英文名称 | beggarticks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药用部分 | 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草本。茎中部叶和下部叶对生,幼茎有短柔毛,叶呈2回羽状深裂,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菱状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钝齿,两面略有短毛,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总苞片条状椭圆形,顶端尖或钝,被细短毛,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管状花黄色,发育;裂片5。瘦果条形,具3~4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花期8~9月,果期9~11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路旁、荒地、林缘、沟边。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
药材性状 | 茎略方形或圆柱形,嫩茎有稀疏毛,尤以节处为多。叶纸质,黄绿色,易碎,多皱缩或破碎,常脱落,展开后,完整叶2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主脉有稀疏毛。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枚针束状,有4棱的果实,偶见黄色的头状花序。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归肝经、肺经、大肠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外用洗。用治热毒或瘀热所致的痈疮,包括肠痈或外痈;热毒咽喉肿痛、外感高热、毒蛇咬伤;湿热所致的热淋、泻痢、痔疮肿痛;跌打瘀肿、风湿腰痛等。 |
药理研究 | 抗炎作用: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镇静镇痛: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消化系统: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4.抗癌作用: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937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5.降血脂及抗血栓: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
化学成分 | 具抑菌、消炎作用,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使用禁忌 | 孕妇忌服。 |
配伍药方 | 治疟疾: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 2.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 3.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 4.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 5.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 6.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7.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 8.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 9.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 10.治四肢无力:脱力草一把。煎汤服。 11.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 12.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 13.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 14.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清热解毒,肠痈及毒蛇咬伤等。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鲜鬼针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15.治损伤性腰痛症: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 16.治脑震荡症: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