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的哲学

11个月之前 6 [ 说明文 ]

心灵的净土中包藏着许多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影象,它们就如同一株株幼苗在心中滋长。

心中那些美好的、坦诚的、善良的苗,被真善美时时呵护着,茁壮成长,总有一天会结出来绚丽的果实。而那些丑恶的、贪婪的苗,就如同一丛丛杂草,与那些善良的苗进行着心灵的“巷战”。

这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片田野中杂草横生的时候,其中的苗也难以长得茁壮。杂草对苗构成了一种威胁,甚至是一种挤压。

那么心灵净土中的苗与草也和自然相似。

我曾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哲学家带着弟子漫游世界十年后,在郊外的一片旷野上,上了最后一课。家问弟子如何除去旷野里的杂草,弟子们很是诧异,但又满怀疑问的作答。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如约而至,不过原来的旷野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可是哲学家迟迟没有到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净化,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怎样深刻的道理让哲学家留在最后压轴?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哲学家的目的在于:当弟子的铲、烧甚至连根拔起都宣告失败之后,旷野上的庄稼使他们体味出问题的真谛,令他们刻骨铭心。

这则故事令我受益匪浅:当空旷的心灵遇到诱惑,不设防备的心灵便会长出“杂草”,我们能做的且最为有效的便是让心灵的真善美永驻其间。用美丽来抵御丑陋,去除心灵的杂草。

既: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和鉴别心灵的“斗争”,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除掉杂草的办法是用庄稼来替代他;反之,在心灵的净土中,没有庄稼,则会有杂草。还原到生活中,就是用美来占领心灵的阵地,让丑无处容身。

孟子也是这样认为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揭示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腹有诗书气自华,愚昧野蛮在此怎可有栖身之所?盈盈的书香轻而易举地就驱散了蒙昧的阴霾。

有时我们会被心中的贪、躁、安逸之念所摆布,苦于其中的我们是否也找到了良药呢?居里夫人的微笑告诉了我们一切。

我们都知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但小时候她也会小肚鸡肠,也会跟同学有磕碰。她甚至会为同伴一个无意的眼神而心伤。于是她不断地阅读宽容的书籍,以至于当她欲动怒时,浮上心头的便是宽容二字,从此怒气烟消云散。

居里夫人把宽容介绍给自己,以达到治愈小肚鸡肠的效果。我们呢?

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给心灵除草的良方:就是用知识和书籍来填充我们的心灵,让书籍美化心灵,用知识净化心灵。如果我们让知识之树蔓布心灵,那杂草就早已没有藏身之地。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空闲时间多干一些有益的事情,这也如同在心灵的净土中洒满知识的种子,不久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使杂草无处生长,使心灵净化。

把大度永驻心间,小量当然无处容身;把感恩永驻心间,抱怨自然烟消云散;把美好永驻心间,丑陋则消逝无声;把知识永驻心间,杂念自然无影无踪。美好的进驻是生命的欢歌,也是丑恶的葬礼。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也是如此吗?

补充纠错
上一篇: 雷锋,好样的!
下一篇: 野草也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