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会生气吗?

9个月之前 1 [ 说明文 ]

人,是一种擅长愤怒的动物。我们遭到侵犯或是惊吓时会发怒,看到不公之事时会发怒,甚至有时候会有没来由的怒火。这些愤怒,都不稀奇。

但是,动物会发怒么?

也许你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实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

在古代,愤怒是哲学家们喜欢的一个争论点。中世纪的阿拉伯哲学家穆罕默德?安萨里同意亚里士多德认为动物和人一样能够愤怒的观点,并且愤怒是生命的三要素之一(另外两项是食欲和冲动)。但在另外一方面,又有伊本?西那、托马斯?阿奎那等哲学家认为动物不能愤怒。中世纪的欧洲医学建立在四体液学说上,掌管愤怒、让人易怒的体液是黄胆汁,这个学说的建立,和希波克拉底的解剖工作有关,那么套在动物身上问题似乎也不太大。在西方的民间文化里,面色发红或是一头红发的人都是易怒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颜色发红的动物更易怒呢?

很显然,这些争论都纠结在愤怒的定义上。

现代的生理学,给了愤怒一个定义:愤怒不止是心理活动,还是个生理活动,它伴随着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肾上腺素分泌等方面的变化。很显然,高等动物拥有愤怒的能力。

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被惹毛了会“炸毛”。这就是一种愤怒。许多哺乳动物生气的时候,肾上腺素会加快分泌,血压、心率、呼吸频率都会升高,外在的表现,就是毛炸了起来,并发出了吼声。为什么要炸毛呢,因为把毛发都竖起来之后,动物的体型会变大很多,会让自己看起来很魁梧,不管之后是逃还是战,先吓一吓敌人总是好的。这种行为有时候也不光是愤怒,在黑猩猩的群体当中,占据头把交椅的雄性个体肾上腺素水平也很高,他们有事儿没事儿就会把毛炸起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鸟类愤怒时的行为也差不多。若是它们判断自己尚可一战,变会把身上的羽毛都给立起来。有很多人看过一个日本视频,视频里有只叫啵啵的猫头鹰在看到比自己小的猫头鹰时会炸毛,看到比自己大的猫头鹰时会把全身的羽毛都缩回去,让自己显得更小。不过,鸟类的“愤怒”,我们更常称之为应激,愤怒(或者说是炸毛)只是应激的第二个阶段,是为了直面敌人时吓跑敌人,缩成一团让敌人发现不了自己是应激的第一阶段。而在愤怒之后,若是敌人还是控制住了自己,鸟类会进入“吓傻了”的第三阶段,乃至直接休克或是吓死的第四阶段——很多养鸟的人会说,某种鸟“气性”特别大,被抓到之后会把自己活活给气死,说的就是这应激的第四阶段。这几个阶段,都和激素水平有关。

而在那些较为“低等”的脊椎动物中,肾上腺素也有自身的位置,类似于愤怒的行为也存在。这显然说明,至少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上,愤怒的出现比较早。

那么,更加“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呢?

“低等”、“高等”,其实只是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主观词汇。那些低等动物,例如昆虫,在面对敌人时也会有复杂的应对机制。东方蜜蜂对金环胡蜂的防御战,就是个例子。金环胡蜂是一种个头非常大的胡蜂,体长可达5厘米,几十只就能灭掉数万只意大利蜜蜂。但长期和金环胡蜂共存的东方蜜蜂发展出了反制策略。当胡蜂的侦察兵接近蜜蜂巢时,蜜蜂的工蜂会退回巢中,引诱胡蜂来到蜂巢入口。这时,一支由大约500只蜜蜂组成的大军将包围住那只胡蜂,狂暴的震动翅膀,使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到约摄氏47度,然后胡蜂就被热死了。这个战术的精妙在于,如果温度再高一点,蜜蜂也得死。但你不得不佩服这种动物对温度的控制能力。除了人类,几乎没有动物的协同作战能力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但问题是,这是愤怒么?处于舍身围攻状态下的东方蜜蜂,有激素变化么?

我们知道无脊椎动物也拥有类似于激素调节的机制。它们体内有去甲肾上腺素,有多巴胺,有5-羟色胺,还有种叫章鱼胺的微量生物胺,它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类似物,这些激素广泛参与无脊椎动物的生理活动。

例如章鱼胺,会让不少节肢动物在战斗当中行为发生变化。有人曾往美洲螯龙虾体内注射过章鱼胺和5-羟色胺,导致这些挥舞着大钳子的美食变得更加有侵略性;还有人研究过普通滨蟹搏斗之后体内的章鱼胺含量,结果发现失败的一方体内章鱼胺含量越高,就越容易被驯服,否则会更倾向于反抗。

很显然,无脊椎动物的调节机制,和脊椎动物不太一样,我们很难把哺乳动物、鸟类的“愤怒”,直接生搬硬套到昆虫身上。

似乎,我们又纠结在定义上了。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