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一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用小球转动了大球。当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确实对一些弱小的对手,做了一些让球的事。体育发挥出政治功效,充分展现出一个外交家的远见卓识。
今天,从没听过哪个运动员接受赛前采访前说:“我这次其实为了增加队员的友谊才来的。”也没听哪位学生在高考前说:“我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见更多的朋友。”除非他要作弊。
既然是比赛,就要分出高低。
赛前的握手是友谊吗?不是!是交战的前奏。赛后的拥抱是友谊吗?不是!是胜者在表达的宽容,败者在整理心情。难道友谊不存在吗?存在!为了营造和谐,促进交流必须有名无实的存在,但只能排在第二。
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永远不会改成“更亲密,更友好,更融洽。”那是世界和平组织的事情。
多年来,我们口中喊着“”的口号,心里却高高扬着“第一”的旗帜。场场比赛要成绩,次次竞技要夺冠。呵呵,做运动员,图个啥?其实,优秀运动员的目标就是在赛场上和势均力敌的对手较量,证明自己的强大,体现自己的强大,体验站在领奖台上的成就感。如果只是为了增加友谊,大可不必每天挥汗如雨的训练,只需要喝喝茶,聊聊天便行了。
假设有一天,有一位奇人,它将所有项目的金牌全包了,你认为媒体会怎样评价?1.把世界上所有用来赞美的词都用在他身上。2.媒体打骂他:这小子真不够哥们儿。你会相信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