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少时家贫,却喜欢读书。他的兄长是个好人,主动承担了全部劳动,好让陈平有充足的时间到处拜师求学。陈平长得高大英俊,是个帅哥。有人就问陈平,家里这么穷,到底吃了什么好东西,长得这么壮硕呢?陈平的嫂嫂对陈平不事生产早就恼恨在心,就怨恨地说,还能吃什么,也不过是些米糠罢了;有这样的小叔,还不如没有呢。结果,陈平的哥哥就把她休了。
哥哥对陈平的关爱,让陈平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读书,去了解天下之事,去明晓治国之道,而陈平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关爱,很早就显露出治国之才。一次,乡里祭社神后,陈平作为社宰,为大家分肉,他把肉分得十分均匀,人人满意。父老乡亲不约而同地赞叹,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公平,称职!陈平却感慨道,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
陈平的感慨,其实也是他的理想,这一理想最终在大汉王朝建立后实现了,在汉惠帝时,陈平相继做了左丞相、右丞相。后来陈平联合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匡扶汉室,力主汉文帝登基。陈平认为在平乱过程中,周勃的功劳要大于自己,便坚决要求将右丞相一职让与周勃,自己做了左丞相。但是,吹鼓手出身的周勃并不能很好地胜任右丞相一职。一次上朝时,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审理多少案件,周勃不知。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收入有多少,周勃还是不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问题,主管的人自然清楚。汉文帝问,主管的人是谁?陈平回答,陛下要了解案件审理情况,可以询问廷尉;要了解钱粮收支,可以问治粟内史。汉文帝说,既然这些事情都各有主管,那么你又主管些什么事呢?陈平故作惶恐状,回道,依臣看,作为宰相,使公卿大夫各尽其职。
其实,这种小儿科的问题,早年陈平在乡下分肉的时候,就已经难不倒他了。
作为一国之相,不知国家每年的案件、钱粮收支几何,好像不够称职。周勃就是这样想的,因此他回答不出就汗流浃背,惭愧不已。陈平的回答则是四两拨千斤,直言丞相的职责是“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为政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级不能事无巨细都要插手。这就是今天管理学中常说的金字塔式管理。
司马迁说陈平学的是黄老之学。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陈平早年就已具备了此种才智。他先去投奔魏王,后来又追随项羽,最终跟定了刘邦,为刘邦六出奇计,定国家于危难之中。吕氏专权,陈平竟能自脱,重定刘氏天下。
史书上说,陈平离开项羽前去投奔汉王途中,要坐船渡河。陈平是个美男子,船夫见其仪表堂堂,相貌不凡,认为他一定怀揣金银财宝,欲谋害之。陈平一下子就看透了船夫的“五脏六腑”,知道船夫动了花花肠子,但还不能说破。怎么办呢?于是陈平不慌不忙脱下上衣,放在船上,意思是让船夫看清他身无分文;接着上前帮助划桨,意思是让船夫清楚我陈平不知道你在想啥。就这样,一场个人的灾难在无形中被化解。
纵观陈平的一生,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总是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正因如此,他治国如同分肉,举重若轻;国家政局变化,他能善始善终,终得贤相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