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者的智慧

[ 历史故事 ]

古人云:伏久者飞必高。曹操便是。

董卓专权,秽乱宫廷旨意,举起讨董大旗。此乃人心所向,很快得到各路诸侯呼应。袁绍率先引兵三万,与曹操会盟。十八路人马齐聚洛阳,约摸有二三十万人。

问题来了:谁来主持大局?

照理说,盟主往往由召集人担任。但曹操明白,他不能当这个盟主,为何?

先前,曹操被通缉,逃亡路上误杀吕伯奢一家;之后,曹操发矫诏起兵,各镇诸侯为其所骗。曹操私德有亏,不免心虚。再者,曹操兵力不过万余人,在十八路人马中占比太少,且都是新兵蛋子,由他统领盟军有些力不从心。

曹操选择退后一步,不做出头鸟,是为明智。他深知,即使自己是一只鹰,也只能蛰伏在那里,等待飞翔的最佳时机。

假如他自荐为盟主,必成出头之鸟、众矢之的,以其身份、资历、兵力,恐怕难以服众。

而袁绍名头大,根正苗红,所以推选盟主时,曹操赶紧第一个提名袁绍。

果然,众皆曰盟主“非本初(袁绍)不可”。

袁绍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领导人,历史给了他机会,只是他太不争气。

袁绍上台后,第一个决策便失误。他任命自己的弟弟袁术总督粮草,而袁术在关键时刻断了先头部队的粮草,导致盟军首战失利,还害得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险些丧命。袁绍却说孙坚挫了盟军锐气,全然不提袁术的责任。

袁绍任人唯亲,处事不公,暴露了其难担大任的端倪。

其时,只一个华雄,便将盟军难住。华雄叫阵,无人敢应。

关羽主动请战,袁绍又出昏招——质疑关羽的身份。关羽跟着刘备打散工,若论身份,根本没资格和华雄对战。

眼看陷入僵局,曹操急忙出来解围,给关羽做担保,说:“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关羽又立下军令状,这才有了“温酒斩华雄”的机会。

内部出现纷争,作为盟主的袁绍却优柔寡断,拘泥身份,无决断之能力。

关羽斩华雄,扭转盟军颓势,刘、关、张反受袁术责骂。此时,又是曹操主持公道,并暗中抚慰三人。

几轮下来,袁绍与曹操的能力、格局,高下立判。

其后顺理成章,曹操非盟主,却在行盟主之职。待董卓亲领大军来攻时,主持大局的人已变成曹操了。

起初,袁绍做盟主当仁不让,但一上台便用人失策,还徇私推责,毫无担当和胸怀,众人这才明白看走了眼。而曹操狡黠、机敏,选择主动放弃,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展示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担当。以退为进,这是政治家的智慧。

当今那些急功近利、急于上位者,不知先学曹公,韬光养晦,等有了足够的本事和底气,脱颖而出就只是时间问题。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