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王氏起源及历史

乐王姓图腾_乐王氏图腾

乐王姓图腾(乐王氏图腾)

  乐王姓是中华姓氏之一,读音作yuè wáng(ㄩㄝˋㄨㄤˊ),不可读作lè wáng(ㄌㄜˋㄨㄤˊ)。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乐王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郑通志·氏族略》注云:“(春秋)晋大夫乐王鲋之后也。汉有郎中乐王茂。”乐王姓今已不再,皆演化为单姓王氏、乐氏。

【得姓始祖】

  乐王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字叔鱼,甚受晋平公的宠信,为晋平公宠臣。在乐王鲋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乐王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乐王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晋国大夫乐王鲋,字叔鱼,甚受晋平公的宠信,为晋平公二宠臣之一,另一是程郑。在史籍《古文观止》中记载:“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罹于罪,其为不知智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王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悦,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周简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晋国一代明主晋悼公姬周英年而逝。周简王十五年(公元前557年),年轻的晋平公姬彪即位,晋国国君逐渐丧失了保持君主权威、驾御各个家族、维护国内稳定的能力,从此各个家族在内斗中的自由度和胆量越来越大,执政大臣甚至可以运用国家机器、利用霸主的权威来进行家族斗争。周简王十六年(晋平公二年,公元前556年),晋国执政大臣正卿栾黡去世。周简王十七年(晋平公四年,公元前554年),接手执政的忠公正派的正卿荀偃亦去世,多年来对栾氏恨之入骨、早想除之而后快的的范氏集团开始执政,开始对栾黡之子、晋大夫栾盈下手。不久,栾盈因范宣子(士丐,一作士匄)的驱逐而出逃到楚国。范宣子乘机杀死了栾盈的主要同党羊舌虎,并囚禁了羊舌虎的兄弟羊舌伯华(羊舌赤)、羊舌叔向(羊舌肸)、羊舌叔鱼(羊舌鲋)等人。有人问羊舌叔向:“您罹患此难,是你不够聪明吧?”羊舌叔向说:“这个与死及逃亡比如何?

  《诗经》中说:‘君子优哉游哉于乱世,聊以过完岁月。’这才是智啊。”乐王鲋平素甚为仰慕羊舌赤、羊舌肹兄弟的贤名,意欲结纳而无机会。当听说二人被囚,特意赶到朝门,遇上羊舌肹,劝慰他说:“你们不要怕,我去见主公,一定要请求主公宽恕你们。”羊舌肹没有理会乐王鲋,乐王鲋不由面生惭色。当乐王鲋离开时,他也不拜谢。羊舌肹的家人都埋怨羊舌肹有此好机会而不理睬。羊舌肹却说:“能求免我的,必须得祁奚大夫。”管家听了这话就说:“乐王鲋很得国君喜欢,他在国君那里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他要请求赦免您,您却不理睬;祁奚大夫却无法请求国君赦免您,您却说必得由他。为什么?”羊舌肹说:“乐王鲋只是一个阿谀奉承、只会顺从国君的人,怎么能办到救人的事?祁奚(祁黄羊)先后推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留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誉,难道他惟独会忘记掉而不救我吗?《诗经》说:‘有正直的德行,四周的国家都顺应它。’祁奚先生才是真正有觉悟而且正直的人啊!”乐王鲋回宫后,晋平公向乐王鲋询问羊舌肹的罪责。乐王鲋愤愤地回答说:“叔向根本就不舍弃他的亲人,这说明他与他的弟弟有同谋之罪。”其时,祁奚早已经告老回家了。但一听到羊舌肹被囚这事,就赶紧乘坐驿站的快马车来见范宣子,对范宣子说:“《诗经》里说:‘给予我的恩惠无边的人,子子孙孙都保护他。’

  《书》说:‘圣贤有谋略功勋,就要明确表示一定保护他。’有叔向这样的人,我们在谋略方面很少有错误,又有高明良好的训导而不知疲倦,国家才能稳固啊。这样的人,应该宽宥他十代子孙的罪,用此来劝勉有才能的人。如今因为其弟这一点不是,而舍弃叔向这个人,因此舍弃了国家社稷的依赖,不是太糊涂了吗?鲧被杀而禹兴盛;伊尹流放大甲然后又任他为国相,最终他没有怨恨;管叔、蔡叔被杀,周公却辅佐成王成就大业,兄弟的罪责互相不牵扯。如此,怎么能因为羊舌虎而舍弃羊舌肹那样的社稷重臣呢?您如果做多善事,谁敢不努力为善呢,多杀人干什么啊?”范宣子心听了以后心悦诚服,赶紧和祁奚共乘一辆车,奔进宫来对晋平公说情,免除了羊舌肹及其他家人的罪责。祁奚做完这件事后,没有见羊舌肹就直接回家了。而羊舌肹也没有去向祁奚拜谢,简单收拾一下就上朝办公去了。

  此后,羊舌伯华、羊舌叔向、羊舌叔鱼鼎盛于晋平公一朝(公元前557~531年)。在乐王鲋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乐王氏,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王氏、乐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初期夜郎国乐王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该支乐王氏即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望谟县乐旺镇。据史籍《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一记载和司马迁其他有关夜郎的记述,被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是有关黔西南地区夜郎国年代最早、可信度最强的关键性历史证据。在史籍《史记》和前汉书》、《后汉书》中,均载了楚国大将熊庄在攻克了夜郎国并远至今云南境内“以兵威定属楚”之后,“欲旧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这便是《史记·秦本纪》中所载的“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这里所说的“楚黔中”,郡治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与新晃同属于今怀化市。之后,夜郎国向贵州大山深处迁搬,因黔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叠嶂,楚国放弃继续攻击,夜郎国得以在黔西南地区继续发展。自此后至公元前百年的近二百年间,由于西南“夷地”相对地为中原王朝所无暇顾及(庄能以其众王滇便是明证),夜郎部族随着其自身的壮大及与一些小部族联盟,活动的范围便愈来愈广。但所至之处或停留不久或留下一部分又分头继续迁徙,并非有目的地扩大疆土,因而现在也很难划定它的活动范围,以致今日除了湖南与贵州外,还有云南、四川、广西都有县市称是夜郎故地。

  乐王邑,即为夜郎国当年重要的镇邑之一,今称金州。其地之民在“夜郎自大”之后归属大汉王朝,其民仿汉制,有以地为姓氏者,称乐王氏,后多改为单姓王氏,亦多为苗族同胞。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复姓了。


【迁徙分布】

  乐王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今已不再,皆演化为单姓王氏、乐氏,分别融入王氏和乐氏家族。

【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牂牁郡:四五千年前,鳖人就生活在贵州高原乌江南北两岸的广大地区。在后世人文学者的记忆里。他们有双重的身份。他们既是远古的鳖巴人,也是古代蜀人鱼凫部落的重要支系。鳖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大师,贵州境内乃至中国境内众多伟大的早期水利工程系统都留下了鳖人的身影。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尧舜命令鳖人鲧治水,未获成功。稍晚,鲧的儿子大禹治水成功,禅让以获天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大禹的儿子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朝。公元前十五世纪,鱼凫人建立古蜀国鱼凫王朝。公元前七世纪初,鳖灵协助蜀王杜宇治水成功,禅让以获蜀国,建立蜀国开明王朝。鳖灵后裔治理蜀国十三世,并缔造了蜀文化的中心成都城。春秋时代,鳖国为周楚属国。鳖国的统治中心位于乌江北岸今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城附近。秦汉时代为鳖县治所。春秋时代,在今贵州南境有牂牁国,与北境鳖国并存。牂牁江位于珠江上游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水域。远古牂牁人属于濮越民系,大约于越王勾践称霸时代立国。勾践不仅被早期浙江越人、闽越人、南越人奉为祖先,他显然也是珠江上游牂牁人的祖先。春秋时代牂牁人的势力影响达到乌江南岸。汉朝以后在贵州南境长期设有牂牁郡。牂牁国于战国时代被夜郎所灭。牂牁历史是贵州早期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夜郎国是继春秋鳖国、牂牁国之后于贵州高原崛起的又一个部落国。本文主张夜郎人为鳖灵入主蜀国之后的鳖人余部。夜郎国极盛时控制范围包括今天贵州全境、四川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西部、云南东部、广西北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庚辰,公元前221年),将全国划为三十六郡。贵州北部、西北部,分属巴郡、蜀郡管辖。贵州南部、东部,分属黔中郡和象郡管辖。秦汉初年,中央政府于夜郎境内置郡县,而夜郎部落并未完全瓦解,实为共治时期。郎县、夜郎县、郎郡治所位于乌江北岸今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城附近。西汉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汉朝击溃夜郎余部。西汉初年,贵州分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和牂牁郡。犍为郡管辖今贵州北部、四川南部、重庆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牂牁郡管辖今贵州南部及周边地区。华阳国志·蜀志》记:“犍为郡,孝武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置,时治镠(今贵州遵义),其后县十二,户十万。镠,故犍为地也。”西汉朝元光五年辛亥(公元前130年),移治南广县,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再迁治觉道城(今四川宜宾)。牂牁郡治兰且(今贵州贵定、或凯里附近、或安顺附近)。西汉中晚期,贵州北部大部分地区划入牂牁郡管辖。牂牁郡领十四县:兰且、鄨县、平夷、毋敛、夜郎(驻都尉)、谈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句町、宛温、都梦、进桑(驻都尉)。这基本上已经是今天贵州全省格局。东汉基本延续西汉区划。三国时蜀国牂牁郡治且兰(今贵州凯里),领七县:且兰、毋敛、广谈、鄨县、平邑、夜郎、谈指。西晋初年牂牁郡治万寿(今贵州瓮安),领八县:万寿、且兰、鄨县、平夷、广谈、毋敛、夜郎、谈指。两晋的大部分时期,贵州境内有牂牁、夜郎、平夷三个小郡。南北朝时属宋国荆、益二州。隋朝时期,贵州大体属于梁州刺史部和荆州刺史部管辖范围。境内有明阳郡治明阳(今贵州凤冈),领四县:明阳、宁夷、高富、绥阳。羊牁郡治羊牁(今贵州瓮安),领二县:羊牁、宾化。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开始推行羁縻州制度,在当时的边疆地区利用地方土著管理地方事务,贵州境内出现了几个对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土司政权。在今贵州省境,仅在乌江以北及黔东北地区一度设有正州,其它地区主要是羁縻州。唐朝大中十三年(己卯,公元859年)南诏大理国酋龙自称皇帝,派兵侵占播州。安南都护收复播州。唐朝咸通十四年(癸巳,公元873年)南诏再次攻陷播州。山西太原人杨端应募,与其舅谢氏率令狐、成、赵、犹、娄、梁、韦七姓,明攻娄山,暗渡赤水,收复播州。罗荣五世孙罗太汪偕同征战,杨、罗子孙遂家于播。杨氏开始世袭统治播州。而到了宋朝时期,由于朝廷面临来自北方辽国、西夏国的强大军事压力而无暇南顾,乌江以北的正州也逐步改为羁縻州。对贵州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安、宋、田、杨四大土司政权。彝族先民曾被称为“罗罗”或“罗苏”等。唐宋时代,随着大理国的崛起彝族部落开始越过乌蒙山在今天贵州地区广泛发展。他们在唐末已形成较大的独立政权,被称为“大鬼主罗殿王”。宋朝末期,贵州中部有罗氏鬼国(罗施鬼国),依附于宋朝;南部有罗殿国,依附于大理。元朝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置八番罗甸宣慰司。元朝至元十九年(壬午,公元1282年),设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壬辰,公元1292年),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后来又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分为水东、水西。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公元1600年),分播州地为二,遵义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自唐末杨端至明末杨应龙,杨氏土司治播二十九世,七百余年。播州杨氏土司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贵州省遵义地区、黔东南州黄平凯里一带、及瓮安、金沙、綦江等地。元末天下大乱,西南土司纷纷立国称王。明朝洪武初年(戊申,公元1368年),水西土司霭翠和他的妻子奢香率部拥护朱元璋并协助了明朝平定云南的战争。朱元璋特赐霭翠汉姓安,将顺元路改为贵州宣慰司(今贵阳、黔西大方、水城一带,治所在今贵阳),封霭翠为贵州宣慰使,并赐给他许多金银和绢帛。明朝洪武五年(壬子,公元1372年),朱元璋特颁诏书,宣布霭翠的地位在其它宣慰使之上。霭翠去世后,奢香继任贵州宣慰使,并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明朝永乐十一年(癸巳,公元1413年3月3日),设置贵州布政使司。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清朝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至此,贵州延续至今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牂牁堂:以望立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典故轶事】

  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

  “虢之会”发生在鲁昭公元年(前541年)的郑国虢地,是晋楚间一次为了重温五年前在宋国西门之外“弭兵之会”友好的例行会盟,但在丘明先生简短的记述里,其“花絮”却“热闹”非凡。

  “楚公子围”即后来的楚灵王,此时还是楚国令尹,其谋篡之心却已昭然若揭。早在国内,他出入之“威仪”已然与国君无异,这次更将这种“威仪”带到了外交场合,在盟会现场“设服立卫”,即启用国君规格的衣着服饰和仪仗护卫。

  列国使臣一片哗然,针对这种不顾国体的行为,纷纷出言。

  鲁国叔孙豹:“楚公子的服饰真美啊,像个国君!”讥其僭越。

  郑国子皮:“前面还有两人执戈呢!”讽其护卫失当。

  蔡国子家:“蒲宫(楚王离宫)他先前都能居住,前面站有执戈卫士,不也可以吗?”反问中揭其老底。

  跟随公子围参加盟会的楚国大夫伯州犁听不下去,出面为令尹开脱:“这些服饰和仪仗,都是此次出行前向国君请求而借来的。”同时表明了楚王对公子围的看重与信任。

  郑国的子羽却接话:“借了便不会还了吧!”不无揶揄。

  伯州犁反唇相讥:“你还是多担忧一下你们的子皙背命作乱的事吧!”意即别在这儿瞎操心。

  子羽回击:“公子弃疾(后来逼死楚灵王子围的楚平王)还在,令尹借了楚王的服饰不还,你难道就没有忧虑吗?”似乎好意提醒伯州犁不要祸及自身。

  旁边又有三位插眼。

  齐国的国字(国弱):“我也替两位捏了一把汗呢!”

  陈国的公子招:“不担心哪行?二位先生看起来倒无忧无虑!”

  卫国的齐子(齐恶):“如果早知道事情的结局(弑君篡位),即使有值得担忧的事情,又有什么影响?”

  从冷嘲热讽到煽风点火,再到齐恶这里差点一语点破,盟会的倡导者宋国大夫向戌赶紧出面调停:“大国发令,小国供职。我们知道尽责供职就够了!”

  向戌解完围,随从正卿赵武作为副职参与盟会的晋国大夫乐王鲋才正式登场:

  “《小旻》之卒章善矣,吾从之。”

  《小旻》,《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的一篇,最后一章为“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乐王鲋举出这章政治抒情诗,并表示好好领会服从,表面上是提醒自己忧心忡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为国事操心”,言外之意却委婉地对楚公子围和伯州犁不能预知灾祸表达了同情。

  事后郑国的子羽对乐王鲋结束诸使臣言语交锋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说“乐王鲋字而敬”,即自爱而恭敬,既附议宋国向戌的调停,也没有对伯州犁造成任何言辞伤害。

  乐王鲋,谥号桓,史称乐桓子,春秋晋国晋平公时大夫。除了这次“出彩”,乐王鲋在辅佐赵文子赵武的前任正卿范宣子士匄期间,也常显露其“有谋”。

  前551年,被范宣子驱逐的大夫栾盈的党羽勇士州绰、邢蒯等人出奔齐国,乐王鲋劝范宣子收为己用,未得范宣子同意。第二年,栾盈得齐庄公之助,纠合残党叛乱,攻入晋国都绛城。

  范宣子害怕难以收拾,正陪侍在宣子身边的乐王鲋则认为“克乱在权”,而作为正卿执政的范宣子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将何惧焉”?

  正值晋平公有姻亲丧事,乐王鲋让范宣子穿上黑色丧服,跟从二妇人乘辇车把晋平公接到固宫,从而夺得主动权,将栾、范之间的私怨上升为“栾氏作乱攻击国君”。最终范宣子与其子士鞅劫持与栾氏亲善的大夫魏舒(魏献子)平定栾氏残党,栾盈兵败族灭。

  还在两年前(前553年)栾盈刚刚被逐奔楚时,丘明先生便以大夫叔向的家臣之口,道出“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极言其见宠于人主,无论范宣子抑或国君。

  那是在叔向因其弟羊舌虎是栾盈党羽而受牵连入狱后,乐王鲋去见叔向表示要为他求情,叔向断然拒绝并且直言救他者“必祁大夫”,家臣才因“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而不解其意。

  叔向一针见血:

  “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

  在他眼里,惟命是从的乐王鲋,怎能比得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老大夫祁奚。

  果然,遭拒的乐王鲋还落井下石,说什么叔向“不弃其亲,其有焉”。岂不是“莫须有”的原始版本吗?所幸叔向独具慧眼,终以祁奚相救才得无虞。

  被国君宠信而“无不行”,或者因“有谋”屡获人主垂意,风光无限的乐王鲋大概始终无从得知自己在“叔向”们甚至其家臣们心目中的形象。比如在丘明先生记述的另一件事中,他甚至自暴自弃,将自己的脸谱抹黑到小丑一般,像戴了帽子的沐猴却不自知。

  仍然是那次晋楚“虢之会”期间,鲁国执政季武子(季宿)不顾会盟攻打楚的属国莒国,占领了郓地。楚国以亵渎盟约为由,欲杀掉与会的鲁国使臣叔孙豹。

  乐王鲋以请赵武为其求情的名义向叔孙豹索取贿赂,派人“请带焉”,叔孙豹明白所谓“请带”的隐义,断然拒绝接见。叔孙氏家臣梁其踁劝谏他,叔孙豹以为“我以货免,鲁必受师”,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能同意。

  然而,即使远在鲁国的叔孙豹亦对乐王鲋知根知底:

  “然鲋也贿,弗与,不已。”

  对于喜爱财货的乐王鲋,不给一点是不会就此完结了。叔孙豹于是召见乐王鲋的使者,撕下一大块裙子的布帛给他,并说“佩戴的带子太窄难成敬意”。

  附:《祁奚请免叔向》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译文:

  栾盈逃奔楚国,范宣子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软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有人对叔向说:“你受这样的罪,未免不够明智吧?”叔向说:“那些死了的和逃跑的,又怎么样呢?《诗经》说:‘难得清闲和逸脱啊,就这样了此一生吧!’这才是明智。”

  乐王鲋见到叔向说:“我去为您求情。”叔向没有理会,乐王鲋离开时,不拜谢。旁人(有史籍载此人就是羊舌赤)都埋怨叔向,叔向说:“只有祁大夫(才能救我)。”管家听到这话就说:“乐王鲋在君主面前说的话,没有不采纳的。请求赦免您,您不理会。(我认为)祁大夫无法办到的事,您却说必须由他。为什么呢?”叔向说:“乐王鲋是顺从君主的人,怎么能行?祁大夫举荐外人不遗弃有仇的人,举荐熟人不遗漏亲人,他难道会遗漏我吗?《诗》说:“有正直的德行,天下人都会顺从’。祁大夫(正是这样)正直的人啊!” 晋侯向乐王鲋问起叔向的罪责,乐王鲋说:“不背弃他的亲人,他有些牵涉吧!”当时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听到这事(叔向被囚禁的事),赶紧坐上驿站的马车来见范宣子。说:“《诗》说:‘给予我恩惠无边(的人),子孙后代永远保存’,《尚书》说:‘圣贤有谋略和功勋,应当明证他的功劳和加以保护。’谋划而少有过失,给人许多教益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这样的能力。(叔向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十代的子孙犯了罪也应该宽宥,以此勉励那些有能力的人。如今因为他的弟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他不得免罪,,这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从前)鲧被诛杀(他的儿子)禹却兴起(被拥立为夏代第一个君主);伊尹起初曾放逐太甲(后来)又辅佐太甲为相,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伊尹的表示;管叔、蔡叔(因为造反)被杀,周公却辅佐(他们的侄子)成王。您为什么因为羊舌虎的缘故抛弃国家的柱石呢? 您与人为善,谁还敢不竭力为国!多杀人又何必呢?”

  范宣子听了很高兴,便同他一起坐车(去见晋平公)赦免了叔向。祁奚不见叔向就回家。叔向也未向祁奚致谢,径直上朝。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 於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