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氏起源及历史

混姓图腾_混氏图腾

混姓图腾(混氏图腾)

  混姓是中华姓氏之一,读音作kūn(ㄎㄨㄣ),不可读作hún(ㄏㄨㄣˊ)。其源有五:一是出自上古第一帝浑敦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二是出自西周时期西戎民族,属于以国名为氏;三是出自汉朝时期属国公孙昆邪,属于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混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五是出自南亚古扶南国君主混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混姓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二千零二十九位。

【得姓始祖】

  盘古氏、混填。

  盘古氏:又称浑敦氏,为上古第一帝,浑敦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浑敦氏、或混沌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混氏、浑氏、敦氏等。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盘古氏,出自上古第一帝浑敦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据史籍《三五历记》中的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在史籍《五运历年记》中亦记载:“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髡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盘古氏,又称浑敦氏,为上古第一帝,在史籍《庄子》中记载:“南海之帝为脩,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脩、忽乃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脩与忽欲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中所记载的“浑沌”,即浑敦,又曰“混沌”,字虽有异,但字音相同,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字音相同,字可以互假通用的原理。

  浑敦氏在历史上又称“帝江”和“帝鸿氏”。在史籍《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释曰:“江读如鸿”。在史籍《春秋传》中也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匿,天下谓之浑敦是此”。显然,《庄子》的寓言来源于上述历史文化背景,而并非其虚构,因此浑敦氏所建的中央之国亦应存在。

  盘古氏所建的中央之国,简称为“中国”,立于天山汤谷,即今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藏语译为“高原上的山”。随着盘古氏族的迁徙脚步,天山一名亦移植于各地。中国古代时期的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仲山、中山、钟山、汤山、唐山、景山、常山、恒山、齐山、我山、殷山、阴山、白山、长白山、嵩山、商山、太山、泰山、华山等山皆称“天山”,因此,这些山皆有中央之意,而以上述山名为国名的王国和王朝皆为中央王国或中央王朝。

  浑敦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浑敦氏、或混沌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混氏、浑氏、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古混夷族,出自西周时期西戎民族,属于以国名为氏。

  混夷,是西周时期对西戎民族的另一称呼,亦称作“绲夷”,后来通作“昆夷”。该民族种有按汉俗汉化称混氏、绲氏、昆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古昆邪国,出自汉朝时期属国公孙昆邪,属于以国名为氏。

  汉朝初期有个属国,名为公孙昆邪,史书中多简作“混邪国”。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在汉景帝刘启灭了作乱的七国之后,混邪国亦被撤消,其国民中遂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混邪氏,后省文简化为混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古混沦,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混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混沦山,即崑崙山(昆仑山),这在典籍《周礼·注》中有明确注释:“混沦,即昆仑。”

  昆仑山,是亚洲中部的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山脉,西起塔吉克的帕米尔,东至昆仑山口和毗邻的青藏诸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昆仑山宽度变化相当大,但很少超过二百零一公里。在昆仑山脉的西部边际,形成中国西部西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一个内亚壁垒;而北部支脉阿尔金山继续延伸这一山脉组合。

  昆仑山山脉全长两千五百公里,平均海拔五千五百~六千米,宽一百三十~二百余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六千八百六十米,也是青海省最高点。昆仑山脉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实际上,著名的道士张道陵在《老子想尔注》中所记述的“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因此昆仑山是“道”之下宇宙最高统治者太上老君的居住地,而以后出现的“玉帝”、“西王母”等等神话传授,都是后人附会的。

  昆仑山山脉还是历史上孕育培养诸多少数民族的圣地,许多古代的西北少数民族,诸如月氏族、匈奴族、吐蕃族、突厥族、柔然族、回纥族、鲜卑族等,皆在该地区生息繁衍。

  其时,有许多西北少数民族以昆仑山为部落、氏族的称谓,后逐渐成为姓氏,汉化称混沦氏、崑崙氏、昆仑氏,省文简称即为混氏、昆氏、沦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古扶南国,出自南亚古扶南国君主混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扶南”,是常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一个南亚古国名,明朝以后的汉史将它改译为“柬埔寨”。

  公元一世纪末,扶南国正处于部落阶段晚期,向早期国家阶段转化。从“激国”来了一个叫“混填”的人,他率领一支军队从海上航行至湄公河口,逆水而上,突然出现在扶南国的腹地。柳叶女王仓促率军应战,但混填的军队弓箭手英勇强悍,能战善射,结果,柳叶败北,被迫投降。降服后的柳叶嫁给了混填为妻,两人共治扶南国。

  柳叶和混填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后,柳叶催促丈夫给他们分封城邑,令其各自称王,并派遣其第二子、第五子到东汉王朝的都城学习汉礼、政治、军事和儒学。后来,七个儿子分别领兵扩张作战,兼并了周边数国。

  经过数代,扶南国再辟土数千里,其疆域大体相当于今日的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基本奠定了当代柬埔寨的领土基础。

  混填与柳叶的七个儿子各分封王,治理七邑。后来其中一位邑王叫混盘况,运用计谋离间其余六位邑王,让他们互相猜疑,然后起兵逐一将六个邑王消灭,然后派遣自己的几个子孙来分治各邑,称为小王。

  混盘况年高至九十余岁逝世,立中子混盘盘继位为扶南国王,将以国事委任大将范蔓管理。混盘盘在位三年逝世,扶南国人共同推举大将范蔓为王。范蔓勇健有权略,以兵威攻伐邻国,各邻国都服属扶南国,范蔓自号为“扶南大王”。

  此后,混氏族人则迁徙到交趾地区(今越南)和中国西南部地区继续生息繁衍,按汉俗称混氏,逐渐融入汉族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如今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地区。

【迁徙分布】

  混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二千零二十九位,同宗的倱氏、绲氏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但其同宗的昆氏在台湾省却名列第一千一百九十八位,其倱氏、绲氏亦没有。

【郡望堂号】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典故轶事】

  扶南国

  “扶南”,是常出现在中国史籍中的一个南亚古国名,明朝以后将它改译为“柬埔寨”。如今的柬埔寨就是古代扶南国的一部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一直以来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在刚兴起时与一个女子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扶南国,汉史书籍又称为夫南、跋南,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印度化古国,建国于公元一世纪,《汉书》中称为究不事,遗址在今柬埔寨境内,奉印度教为国教,受印度文化影响甚深。公元五世纪,扶南王国的都城在毗耶陀补罗城(Vyadhapura,梵文为“猎人城”),在今巴南(Banam)附近,境内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在高棉语中,扶南国王叫“山帝”(Kurung bnam),“扶南”是高棉语bnam(山)的对音。

  公元一世纪末,扶南国正处于部落阶段晚期,向早期国家阶段转化。当时,扶南国的许多部落之间征伐不断,民不聊生,人们都期待着救世主的降临。此时,一位名叫柳叶的女子脱颖而出。她年少美貌、体格健壮,天生睿智,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由于当时的扶南国社会还留有母系氏族制特征,妇女地位相当高。于是,各部落一致推举柳叶为领袖。这样,柳叶就成了柬埔寨历史上第一位国王。

  成为一国之君后,柳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治国有方,颇有建树。但没多久,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扶南国军备松弛,国力有所下降。

  据史籍《南齐书》记载,在扶南国之南有个徼国,徼国有个人名叫“混填”。一天夜里,混填梦见天神赐弓,早晨起来,便到庙中神树下,果然得到一把神弓,随即按照梦中指示,率领一支军队从海上航行至湄公河口,逆水而上,突然出现在扶南国的腹地。

  扶南国女王柳叶部众见混填船到了,立刻派出船队图谋夺取,混填张弓直射柳叶所在的船,飞箭贯穿船面,射中了柳叶的侍从,柳叶当即大惊失色,遂举众投降混填,此后由两人共同治理扶南国。

  “徼国”在什么地方?混填是什么人?亚洲史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见解。有人认为混填是印度王子,也有人认为他是爪哇的印度移民后代,还有人说他来自马来亚半岛,但目前更多的学者从其后来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特点判断,混填极有可能是来自中国。

  当时扶南国的国力虽有一定基础,但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还显得非常落后。混填到来后,带给扶南国人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农业技术。他教扶南人纺织制作衣裳,鼓励他们学会农耕,而不仅以狩猎、捕鱼为生,还革除了许多原始的民族陋习。看到丈夫带来的文明技术改善了百姓们的生活,柳叶便果断地把首领位置让给混填,由他全权治理国家。

  在柳叶的支持下,混填决定向当时的东汉王朝纳贡称臣,从而获取了东汉王朝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更多的先进文明。久而久之,扶南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人民交纳贡赋,国家形式初步形成,史称“混氏王朝”。

  柳叶和混填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后,柳叶催促丈夫向他们分封城邑,令其各自称王。

  后来,七个儿子领兵作战,兼并周边数国。经过数代之后,扶南国再辟土数千里,其疆域大体相当于今日的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基本奠定了当代柬埔寨的领土基础。如今许多柬埔寨人在回顾历史时,还为当时柳叶女王英明的让位行为赞赏不已。

  混填与柳叶的七个儿子各分封王,治理七邑。后来其中一位邑王叫混盘况,运用计谋离间其余六位邑王,让他们互相猜疑,然后起兵逐一将六个邑王消灭,然后派遣自己的几个子孙来分治各邑,史称“小王”。

  混盘况年高至九十余岁逝世,立中子混盘盘继位为扶南王,将以国事委任大将范蔓管理。混盘盘在位三年逝世,扶南国人共同推举大将范蔓为王。范蔓勇健有权略,以兵威攻伐邻国,各邻国都服属扶南国,此后范蔓自号为“扶南大王”。

  范蔓颇有雄才大略,建造大船,渡涨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余国,开地六千里,在位二十多年。后来范蔓在征伐金邻国时得病,派遣太子范金生代行。

  公元二世纪初,范蔓的姐姐有个儿子,名范旃,为二千兵将领,篡范蔓自立为王,并遣人先诈骗太子范金生,然后杀之。

  东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到孙吴国,他取海路历时一年余到印度恒河口,再取陆路,历时四年来到东吴,献琉璃岛为觐见礼,孙权随即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国。

  曹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到天竺茂伦王朝。

  扶南国先王范蔓逝世时,有个乳儿名叫范长,藏匿在民间。待范长二十岁时,集结了国中壮士,袭杀了扶南王范旃。但后来范旃手下大将范寻又杀了范长而自立为王。

  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中期(公元280~289年),扶南国再次遣使进贡。到了东晋穆帝司马聃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扶南国王竺旃檀奉表献驯象。

  南朝齐国时期(公元479~502年),扶南国僧人僧伽婆罗乘海舶抵达中国,到来当时的南齐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传佛教。

  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扶南国遣使献方物。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梁武帝以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为安南将军。南朝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武帝诏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曼陀罗在京城扶南馆翻译佛经,前后共有十六年。南朝梁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南朝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南朝梁天监十六年(公元517年)、南朝梁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扶南国又遣使献方物。

  南朝梁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僧伽婆罗在建康逝世。

  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前,扶南国势力强盛,有众多属国,包括真腊国、顿逊国等国王称为古龙(Kurung)。

  公元六世纪中叶,扶南国王子巴法瓦尔曼(Bhavavarman)娶了真腊国公主为妻,后来真腊国王去世,巴法瓦尔曼继位为真腊国王。

  当扶南国王去世后,真腊国王巴法瓦尔曼欲自己兼任扶南国王,因此与扶南国的法定继承人扶南国太子发生了纠纷;巴法瓦尔曼以此为借口起兵,很快以武力征服了扶南国,将扶南国变为真腊国的属国。而原扶南国太子则流亡至爪哇,建立了山帝王朝。

  唐朝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扶南国被真腊国王刹利·质多斯那完全吞并,柬埔寨历史正式进入了真腊时代,从此与中国的来往渐稀。

  附——柬埔寨历史简表:

  扶南王国时期(公元一世纪末~550年)

  混氏王朝(公元一世纪末~201年)

  柳叶: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混填: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混盘况: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混盘盘: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范氏王朝(公元201~287年)

  范蔓:在位二十四年,公元201年即位

  范金声:在位一年,公元225年即位

  范旃:在位十五年,公元225年即位

  范长:在位一年,公元240年即位

  范寻:在位四十七年,公元240年即位

  跋摩王朝(公元357~550年)

  竺旃檀:在位四十三年,公元357年即位

  憍陈如:在位二十年,公元410年即位

  持黎迤跋摩:在位四十年,公元430年即位

  憍陈如阇耶跋摩:在位四十四年,公元470年即位

  留陀跋摩:在位三十六年,公元514年即位

  真腊王国时期(公元550~802年)

  前真腊王国(公元550~710年)

  拨婆跋摩一世:在位四十九年,公元550年即位

  摩醯因陀罗跋摩:在位两年,公元599年即位

  中间缺一代君主待考

  伊奢那跋摩:在位二十年,公元616年即位

  中间缺一代君主待考

  拨婆跋摩二世:在位十八年,公元639年即位

  阇耶跋摩一世:在位二十四年,公元657年即位

  阇耶特维:在位二十九年,公元681年即位

  陆真腊王国(文单、婆镂)(公元615~802年)

  依夏那巴尔曼一世:在位二十年公元615年即位

  巴瓦巴尔曼二世:在位时间待考,公元636年即位

  加亚巴尔曼一世: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加亚德维: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水真腊王国(公元710~781年)

  婆罗阿迭多: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尼栗波提因陀罗跋摩: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补什迦罗婆: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商菩跋摩: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罗贞陀罗跋摩: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摩希提婆跋摩:在位时间待考,即位时间待考

  阇耶跋摩一世:在位十一年 公元770年即位

  吴哥王国时期(因迁都于吴哥,故称吴哥王国,公元802~1431年)

  阇耶跋摩二世:在位四十八年,公元802年即位

  阇耶跋摩三世:在位二十七年,公元850年即位

  因陀罗跋摩一世:在位十二年,公元877年即位

  耶苏跋摩一世:在位十一年,公元889年即位

  赫萨跋摩一世:在位二十三年,公元900年即位

  伊奢那跋摩一世:在位六年,公元923年即位

  阇耶跋摩四世:在位十三年,公元928年即位

  赫萨跋摩二世:在位三年,公元941年即位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在位二十四年,公元944年即位

  阇耶跋摩五世:在位三十三年,公元968年即位

  乌迭蒂耶跋摩一世:在位一年,公元1001年即位

  苏利耶跋摩一世:在位四十八年,公元1002年即位

  乌迭蒂耶跋摩二世:在位二十九年,公元1050年即位

  赫萨跋摩三世:在位十一年,公元1079年即位

  阇耶跋摩六世:在位十九年,公元1090年即位

  陀罗因阇耶跋摩一世:在位四年,公元1109年即位

  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三十七年,公元1113年即位

  陀罗因阇耶跋摩二世:在位十年,公元1150年即位

  耶苏跋摩二世:在位五年,公元1160年即位

  特里蒲婆那蒂耶跋摩:在位十五年,公元1166年即位

  阇耶跋摩七世:在位三十四年,公元1181年即位

  因陀罗跋摩二世:在位二十八年,公元1215年即位

  阇耶跋摩八世:在位五十二年,公元1243年即位

  因陀罗跋摩三世:在位十三年,公元1295年即位

  因陀罗阇耶跋摩:在位十九年,公元1308年即位

  阇耶跋摩波罗密首罗:在位十三年,公元1327年即位

  尼佩安·巴特:在位六年,公元1340年即位

  兰篷:在位七年,公元1346年即位

  索里约太:在位四年,公元1353年即位

  索里约旺一世:在位十六年,公元1357年即位

  探玛索卡:在位二十一年,公元1373年即位

  索里约旺二世:在位十六年,公元1401年即位

  巴拉玛索卡:在位十四年,公元1417年即位

  高棉王国时期(因迁都于金边,亦称金边王国,公元1432~1860年)

  篷阿里·亚特一世:在位三十五年,公元1432年即位

  篷阿里·亚特二世:在位六年,公元1467年即位

  斯雷·拉嘉:在位一年,公元1473年即位

  托摩·拉嘉一世:在位二十四年,公元1474年即位

  索古巴特:在位七年,公元1498年即位

  乃坎:在位十年,公元1505年即位

  安赞一世:在位四十年,公元1515年即位

  巴隆·拉嘉一世:在位十二年,公元1555年即位

  索塔一世:在位八年,公元1567年即位

  吉塔一世:在位十八年,公元1575年即位

  里米宗波莱:在位三年,公元1593年即位

  巴隆·拉嘉二世:在位一年,公元1596年即位

  巴隆·拉嘉三世:在位两年,公元1597年即位

  波尼·允姆:在位一年,公元1599年即位

  巴隆·拉嘉四世:在位十九年,公元1600年即位

  吉塔二世:在位九年,公元1619年即位

  波尼·笃:在位五年,公元1629年即位

  波尼·努:在位六年,公元1634年即位

  安侬一世:在位两年,公元1640年即位

  安赞二世:在位十六年,公元1642年即位

  巴东·拉嘉:在位十四年,公元1658年即位

  吉塔三世:在位一年,公元1672年即位

  吉塔四世:在位二十一年,公元1673年即位

  乌迭一世:在位一年,公元1694年即位

  吉塔四世:在位四年,公元1695年即位

  安恩:在位两年,公元1699年即位

  吉塔四世:在位一年,公元1701年即位

  托摩·拉嘉二世:在位一年,公元1702年即位

  吉塔四世:在位三年,公元1703年即位

  托摩·拉嘉二世:在位四年,公元1706年即位

  安恩:在位十二年,公元1710年即位

  索塔二世:在位十五年,公元1722年即位

  托摩·拉嘉二世:在位十年,公元1737年即位

  安瑞:在位两年,公元1747年即位

  吉塔五世:在位六年,公元1749年即位

  安瑞:在位两年,公元1755年即位

  乌迭二世:在位十八年,公元1757年即位

  安侬二世:在位四年,公元1775年即位

  安英:在位十五年,公元1779年即位

  昭华·波克[执政]:在位十年,公元1796年即位

  安赞三世:在位二十八年,公元1806年即位

  安眉:在位七年,公元1834年即位

  安东:在位十九年,公元1841年即位

  柬埔寨王国时期(公元1953~1976年)

  诺罗敦·西哈努克:(前元)在位一年,公元1953年即位

  苏拉玛里特:在位六年,公元1954年即位

  诺罗敦·西哈努克:(后元)在位十六年,公元1960年复位

  高棉共和国时期(公元1970~1975年)

  郑兴:在位两年,公元1970年即位

  朗诺:在位三年,公元1972年即位

  民主柬埔寨时期(公元1976~1991年)

  乔森燔:在位六年,公元1976年即位

  诺罗敦·西哈努克:后元)在位九年,公元1982年复位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时期(公元1979~1991年)

  韩森林:在位十二年,公元1979年即位

  柬埔寨王国时期(公元1991~今)

  诺罗敦·西哈努克:在位十三年,公元1991年复位

  诺罗敦·西哈莫尼:至今,公元2004年即位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