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氏起源及历史

家姓图腾_家氏图腾

家姓图腾(家氏图腾)

  家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于姬姓,出自周孝王之子姬家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七位,现今人口约十五万,排在三百五十五位。

【得姓始祖】

  姬家父:周孝王姬辟方有个儿子叫家父,周幽王时在朝中做官,称周大夫,他看到幽王爱喝酒, 沉迷女色,残暴无道, 整日游逸淫乐, 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很不满意,就作了一首著名的诗《节南山》诗讽刺太师尹氏,尖锐地指出其滥用职权、任用奸佞、 贻祸人民,并以此来提醒周幽王。在姬家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家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家氏之始。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孝王之子姬家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苑》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孝王姬辟方有个儿子叫家父,后来在周幽王姬宫涅即位时,姬家父在周王室做官,为周王朝上大夫。

  姬家父看到周幽王与太师尹氏一起整天喝酒,沉迷女色,残暴无道,却又游逸淫乐而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感到非常不满意,就作了一首著名的诗《节南山》以诗讽刺太师尹氏,尖锐地指出其旷废职务、任用小人、贻祸人民,并以此来提醒周幽王。但周幽王根本就不听,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姬家父的《节南山》一诗被载入《诗经》而千古流传,他的忠诚和正直为世人所钦佩。

  在姬家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家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家氏之始。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孙姬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苑》和《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有个孙子姬驹,字子家,为鲁昭公姬稠执政时期的大夫。

  周敬王姬丐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已经不能忍受季氏家族的专横霸权,准备除去季氏,因此招大夫姬驹说:“季氏为无道,僭越于公室久矣,吾欲弑之何如?”

  姬驹叹息道:“诸侯们僭越于周天子,大夫们僭越于诸侯,久矣!”

  鲁昭公不满地问:“我有什么僭越于天子的行为?”

  姬驹指出:“您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这些都是周天子之礼。且夫牛马维娄,委己者也,而柔焉。如今季氏得民众久矣,早有没把您放在心上了。”

  鲁昭公不听其言,依旧发动了攻伐季氏家族的战役。结果,由于季氏普遍得到了鲁国民众的支持,鲁昭公寡军大败,只好逃至齐国。

  齐景公姜杵臼在野井(今山东东营利津)招待并安慰鲁昭公,之后问道:“您怎么这么惨,连国家社稷都不要了?”

  鲁昭公曰:“哎,我的智能不足,失守鲁国之社稷,实在是很羞愧。”然后回身跪拜感激姬驹曰:“庆子免君于大难矣。”

  姬驹却说:“我的智慧不足,使您遭受此大难,您不忍对我加之以刑具,赐之以死。”再拜颡。

  在姬驹(子家)的后裔子孙中,多取祖上字为姓氏,世代称家氏,史称家氏正宗,望族出南安(今甘肃陇西渭水)、京兆(今陕西西安),宋抄时期,蜀汉眉山家氏一族最兴旺。

  源流三

  源于复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家仆氏,属于复姓简化省文为氏。

  据典籍《中国姓氏大全》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家仆徒,此为家仆复姓之始。

  周襄王姬郑七年(晋惠公姬夷吾六年,秦穆公嬴任好十五年,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为了报复没有信誉的晋惠公,率军向晋国西线推进,三战三捷,把战线推进到了黄河西岸的韩原地区,秦晋之间的“韩原大战”序幕拉开。

  当年晋国发生饥荒之时,晋国大夫庆郑从秦国借来了粮食,他成了亲秦派,被晋惠公取消了车右资格,任命家仆徒为车右。

  晋惠公乘坐驷马戎车(四匹战马拉的战车),率领晋国上下两军渡过黄河,邀秦穆公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

  两军各自在韩原扎下营垒,晋惠公有点沉不住气,派了一个好脾气的大夫韩简前去查看敌人动静。韩简看完了回来说:“报告,秦国兵马少,但士气是咱两倍。”

  晋惠公反问:“为什么?”

  韩简实话实说:“当初您逃跑是秦国资助,您回来为君是秦国护送,您没粮食是秦国接济。后来您一再食言,把秦穆公惹毛了,秦国因此来问罪。我军的将士们都觉得理亏,没有斗志。”

  战斗开始后,晋惠公驷马车陷到一滩烂泥里,车轮被深深陷住。晋惠公大喊:“家仆徒,下去给我推车轱辘去!”车右家仆徒下去,咬牙闭眼,搬车轮,御手使劲轰马,可是轮子象圆规那样,以另一只轮子为中心,不停地打转。

  秦军就要包抄过来了,家仆徒使出浑身力气,也没有将战车起出烂泥里。正好原来的车右庆郑驾车从旁边经过,看见主公陷入泥淖,暗自觉得好笑。

  晋惠公大怒:“庆郑,你敢不救我?”

  庆郑却扭头就走,还说:“您等着!我这就找人去。”

  这时候,秦穆公看见晋惠公自投绝路,陷入淤泥,大有被活捉的可能,遂驱动战车急驰前来。晋国援兵在万分危急中赶到,秦穆公不但没捉到晋惠公,半路上反倒被晋军层层包围,象一只困在垓心的野兽。

  晋军大将韩简的车驾已经抓住了秦穆公的左马,促使它不能逃逸,韩简的车右则举起长戈,连连击中秦穆公的护甲。秦穆公的七层皮甲已被击穿六层,秦穆公多处负伤,心想这回完蛋了。

  庆郑则在这时候过来了,看见韩简正在砍人,遂大喊:“韩大夫住手!主公那边陷泥里了,叫咱快去搬车呢!”

  韩简将军为人实心,立刻喊:“收手!掉头!救主公去。”

  庆郑有意地这么一搅和,秦穆公方才逃过一劫。秦穆公乘机突围脱险,马上组织反击。晋惠公刚从泥里出来,正撞上秦国的“野人兵”(步兵)。野人兵们大吼着冲上前来,抡起大木棒上去就将晋惠公战车的驷马全部打死。

  晋惠公穿着重甲,赶紧跳到车下,扑了一身泥,被野人兵捉住,象捆粽子似的捆了个结实,然后丢到自己的战车上,家仆徒也被一同活捉。韩简被隔在外围,根本没法靠近,眼睁睁地看晋惠公落网,成为秦军的俘虏……

  后来在秦穆公夫人穆姬(晋献公姬佹诸之女)的斡旋下,晋惠公才没成为秦国祭祀坛上的牺牲,直到答应割河西八城给秦国,才与家仆徒一起被放回国。

  晋惠公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庆郑。

  在家仆徒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家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家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诸侯之臣家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家臣,是两周时期各国诸侯、卿大夫的属臣。当时,卿大夫的家族与政权组织称“家”,一个家族中总管家务的官称作“宰”,其下所属都邑也设置有“宰”。

  在“宰”之下,设置有司徒、司马、工正、马正等官职,出任此类官职者均为家臣。家臣不世袭,全部由卿大夫任免。

  在家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家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家氏、臣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诸侯之臣家老,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家老,亦称家宰、家相,是两周时期各国诸侯、卿大夫的家臣之长,家老是尊敬的别称,由忠实、持重、博学的家臣担当。

  在家老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家老氏、家宰氏、家相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家氏、宰氏、相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家宗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家宗人,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由周王室大夫担当,专职负责掌管卿、大夫的家族祭祀之礼,隶属于春官府斯管辖。

  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

  在家宗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家宗氏、宗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家氏、宗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家马厩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家马厩令,是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设置的一种官位,为家马厩的最高长官,由太仆寺管辖。

  家马厩令专职掌管皇帝马厩,负责饲养、管理皇室的马匹,下设有家马厩丞、家马厩尉等官职。到了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将家马厩改为桐马厩,但官职称谓不变,仍称家马厩令、家马厩丞、家马厩尉等。东汉时期,裁撤了这一官衙。

  在家马厩令、家马厩丞、家马厩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家马氏、马令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家氏、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带,后逐渐向周边地区迁移,汉唐之际在陕西、甘肃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为郡望。 宋代以后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区。

  分布

  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七位,现今人口约十五万,排在三百五十五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

  如今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陇西渭水流域、陕西省西安市等地区。

【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蜀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时辖地在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之剑阁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国,治今之成都县,自汉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时期升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期蜀郡改为汉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县。

  堂号

  京兆堂:以望李堂。

  南安堂:以望李堂。

  蜀郡堂:以望李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祖孙直论;

  霜菊余馨。

  ——上联:宋代眉山人家愿,字处厚,绍圣进士,官乐至令,上书极言议论时政,被贬官,监于华州西岳庙十余年。后官阆州知州。其曾孙家大酉,南宋初进士,官昭化县主簿,淳佑年间人朝侍讲经筵,官至工部侍郎。为官方正直率,因与宰相史嵩之观点不一致而罢官,终不屈服。下联:北宋家定国,与苏轼为同年好友,元丰年间官知怀安军。苏轼赠他的诗有句:“退翁守清约,霜菊凄余馨”。

  棣萼辉映;

  霜菊余馨。

  ——上联:宋朝家横,字仲本,擅长经学,名列上庠之首。兄弟二人宫廷面试皆中甲科,人谓“棣萼(兄弟)相映”,名噪一时。下联:家定国。

  西京遗直;

  北海名良。

  ——上联:家横。下联:家定国。

  五言通用联

  工部大方直;

  参军谋略精。

  ——上联:家大酉。下联:宋代司法参军家定国,官永康司法参军,韩绛欲治西山道,定国谓蜀恃险以安,堑为坦途,将有后忧。绛然其言,为之罢役。

  退翁守清约;

  霜菊凄余馨。

  ——宋苏轼赠家定国诗联。

  六言通用联

  孝子芳传百世;

  学士节播千秋。

  ——上联:唐代孝子家师亮。下联:宋代端明殿学士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人。学识渊博,于《春秋》造诣尤深。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入元不仕,有《春秋祥说》、《则堂集》等。

  七言通用联

  勤国独邃春秋学;

  家父敢吟南山诗。

  ——上联:宋代学者家勤国,眉山人。与苏氏兄弟为同门友。王安石久废春秋学,勤国愤之,著《春秋新义》。曾筑室伯喻。二苏读之敬叹。下联:周幽王时大夫家义,尝作《节南山诗》刺王。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