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如何攻玉?

11个月之前 4 [ 议论文 ]

我们常说别人的经验方法可以为己所用,并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谓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事实上,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经过移植后不断发展的。比如,汽车制造工艺,我们的汽车制造业本也较后于其他国家,但现在也能利用别人的好的零配件,制造出自己的性能优越的汽车来了。像日本,在二战后作为一个战败国,却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取得科技、经济上的不凡成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利用了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手段、先进科技成果,有的国家本是来“借鸡生蛋”,却把“鸡”也培养成了能自己生“蛋”的“鸡”了。由此看来,他山之石真可攻玉。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原本的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现在我们常把它当作是吸取别人的经验之说。那么,究竟如何的他山之石才能攻玉?他山来的石头又怎样才能攻玉?它们又是如何攻玉的呢?看来,不能简单地拿来石头就用。别人山上的石头,在别人眼里是石头,是见之又见的东西,是不稀罕的,甚至是弃之路旁的,而对我们来说,或许就是金玉,可以成为我们山上的宝贝,是值得炫耀的,是会发挥巨大作用的,是稀有之物。但我们是不是不加选择地就拿来别人的石头呢?我们是不是随便就可打磨了呢?还是我们一拿过来就奉为神灵,认为它是了不得的舶来品呢?不是的,这石头说到底还是要看你如何去取舍和使用的。

倘若我们能以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先拿来再筛选,进而有所留、有所弃的话,那么这样的他山之石定当是发挥了它们最大的作用了,而如果我们不知选择地是物就取就用的话,也是相当危险的,小则生病,大则危及生命。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不过有一点是应当肯定的,即先拿来再说,东西好坏我们姑且不论,只要是我们没有的,只要是他们常见的,称得上是“他山之石”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先拿来再说。这样的东西只要不是垃圾、不是人家非得扔掉的东西即可。但我们无法保证这些石头对我们是否有用,反正在他们看来是不值得一提了的。于是,我们就要拿出我们甄别玉器的手段来了,看看它们的质地,再看看它们的成分,敲打一下,细研一番,总之,要分析出个子丑寅卯来,于是再作打算,是去是留都能分明。

然而,不论怎么说,单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在别人的看似平常的东西中,我们能发现对自己人生有珍贵价值的“金石”。

这种“金石”在认识上特别明显。我们常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不是那个“君”一定要把这“十年书”教给你呢?不是的。对他来说,他的这席话,也只是一块“石头”而已,是他平常而普通的生活当中的点滴而已,那样的话他可以每天讲上很多,但是这块“石头”对于需要它的人来说,却是至宝了,所以“胜读十年书”也不为过,它或许就此点亮了那个人心头的那盏明灯,或许就此为他的人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或许就让那个人悬崖勒马了,……总之,这番话是创出了一个别样的天地。

历来,人们就在开着这样的玩笑,难怪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了。或许我们的祖先修筑长城只是像我们造房子一般平常的事,我们现在的人却将其当作顶礼膜拜的奇迹了;或许我国古代制造火药如同家常便饭,而外国人却拿它当作了人类的四大发明了;或许在王圆篆看守的敦煌藏经洞里的经卷,本就看似普通的很,但它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宝藏;……我们中华的许多“石头”成了西方国家的“金玉”,他们不远万里来取经,不辞辛劳来求法,看上去只是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拿了一点去,将我们日常的方法学了一些去,比如养蚕、纺丝,比如印字、造纸,等等,我们中华的老祖宗将他们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他们却如获至宝地拿了就走,仿佛取到了真经一般。他们干什么去了呢?他们“攻玉”去了。他们将火药打磨成了利炮敲开了我们的国门,也敲开了我们的金银库;他们用纺丝打磨了风靡世界的服装;他们用造纸术打磨了让我们羡慕不已的现代信息文明……当我们再次想用自己的储蓄去购买他们的“石头”的时候,他们却不肯了,他们开出了很高的价格,他们连让我们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机会都不给我们了。于是,我们中的爱国人士大呼:人家不给我们,我们自己搞!结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出来的东西却落后人家几十上百年。最后,还是不得不引进国家先进科技,期望有一天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过,我们的国民毕竟还是很聪明的,有很多地方又有了超越别人的兆头了,于是我们又沾沾自喜起来,开始向别人介绍经验、推广方法了,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石头”又落到了人家的山上,而我们想要去挖些“石头”来却难得很了。

如此一来,我们是否当反思一下“他山之石”如何“攻玉”了?

(时2006-11-20)

补充纠错
下一篇: 拾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