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丘氏起源及历史

南丘姓图腾_南丘氏图腾

南丘姓图腾(南丘氏图腾)

  南丘姓是中华古老复姓之一,读音作nán qiū(ㄋㄢˊㄑㄧㄡ)。源于西南夷,出自战国中期古哀牢国南丘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今多已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丘氏、邱氏等。

【得姓始祖】

  (暂缺)

【起源源流】

  单一源流

  源于西南夷,出自战国中期古哀牢国南丘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战国时期,在滇西南的哀牢山区有个古哀牢国,其地有南丘邑,非常著名,在古籍称为“五丘”之一。南丘邑在秦朝、西汉时期隶属益州郡,即今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一带,以盛产食用井盐(岩盐)著称。

  距今约两千四百余年前,以今云南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下游区域,曾崛起过一个支系庞杂的族群“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但创立了存续数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国,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哀牢文化”。

  哀牢国南丘邑的原住民,传说为远古圣人祝融的后裔,崇尚火神。在战国末期,哀牢国曾被秦国吞灭,归入益州郡。到了西汉初期,哀牢国又脱离中原王朝,仍旧自立,国主姓柳,称九隆王。

  到了东汉王朝汉明帝刘庄执政时期,古哀牢国九隆王的世袭传人名叫柳貌,公元一世纪中叶在位。柳貌是保山历史上一位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九隆王柳貌率领七十七个邑王、五万余户、五十五万多人举国“内附”,毅然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地区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其中就有南丘邑王及其邑民。东汉王朝则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制度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并再设永昌郡予以统一管辖。为表彰柳貌的内属之功,汉明帝还特别给他颁赐了与西汉时期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形式一样的“哀牢王章”,并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庆典。

  在战国末期至秦、汉期间,即有以居名邑称为姓氏者,称南丘氏、五丘氏、南井氏、南盐氏等,在“哀牢归汉”之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丘氏、井氏、盐氏等,其中丘氏在清朝雍正年间改称邱氏。

  与南荣氏一样,以南丘氏分衍的诸多汉化姓氏,是傣族、景颇族、白族、乃至藏族、彝族中相当古老的姓氏之一。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南丘氏复姓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如今多已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丘氏、邱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族,但多以镇沅、益州为郡望。

  南丘氏及其分衍的南氏、丘氏、邱氏等族人,在中国大陆大多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汉族、傣族、景颇族、白族、藏族、彝族等民族中,在国外则分布在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国。

【郡望堂号】

  郡望

  镇沅州:古称南丘。西汉时期,镇沅县隶属于益州郡,东汉时期隶属于永昌郡。唐朝南诏时期,为银生节度属柳追和城地,宋朝大理国后期隶属于蒙舍镇统领。元朝时期为乾远州,隶属于景东府。明朝时期改置为镇沅州。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改为镇沅直隶州,清道光二十年(庚子,公元1840年)改为直隶厅。民国时期改为镇沅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镇沅县。1990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998年5月,县政府从按板镇搬迁到恩乐镇。

  益州郡:亦称建宁郡、五尺道、味县、宁州、即曲靖、滇池地区。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汉时期的“五尺道”是最早开辟出的云南”内引外联“之通道,秦朝时期设益州郡。西汉五朝时期己在曲靖设置味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于洱河口。张骞表奏汉武帝,以甸为滇,称西洱河为滇池,始于此。时庄有后人张仁果,为人忠厚,性慈,知其贤,立仁果为白王,以白崖(今弥渡红岩)为都。后传六王,改国号为建宁,迁都澄江(今祥云、宾川二县境)。至汉朝,位为大鬼主雍夺。蜀汉建兴三年(乙巳,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杀雍,封龙佑那为建宁王,赐姓张,立铁柱于建宁城,并立碑标记,并在蜀汉建兴三年秋改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治至味县(今云南曲靖)。西晋王朝时期设为宁州,曲靖成为全国十九个州之一,其时辖地在今祥云、宾川县境内。之后的五百年内,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曲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设市。

  堂号

  镇沅堂:以望立堂。

  益州堂:以望立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南里
下一姓氏: 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