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氏起源及历史

虫姓图腾_虫氏图腾

虫姓图腾(虫氏图腾)

  虫姓是中华相当少见的一个姓氏,读音作zhòng(ㄓㄨㄥˋ),亦可读作huì(ㄏㄨㄟˋ),不可读作chóng(ㄔㄨㄥˊ)。一是源于蚕虫氏,出自远古蜀地原始部落蚕虫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二是出自春秋时期邾国虫邑,邾国灭亡后,邾国国人将国号“邾”去“邑”以“朱”为姓氏,以念故国之情。而居于虫邑即虫牢之故民,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虫氏。虫姓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三千一百四十五位,在台湾则没有。

【得姓始祖】

  鳖令(鳖灵):《后汉书·张衡传》注引《蜀王本纪》:蜀王望帝积百馀岁。荆有一人名鳖令,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令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令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令决玉山,民得安处。鳖令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令,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令即位,号日开明帝。蚕虫氏部落,其后裔族人有以“蜀”为姓氏者,后简笔为“虫”,称虫氏,皆尊奉开明帝鳖令(鳖灵)为得姓始祖。

  邾侠(曹侠):商末周初人,为邾国的第一代国君。虫,为春秋时期邾国的一个邑地名,全名为“虫牢”,邾国灭亡后,楚宣王将其王室成员和贵族们迁到邾城(今湖北黄冈),而其他非王室成员和平民则分别迁往齐、鲁等国。失国后的邾国国人将国号“邾”去“邑”以“朱”为姓氏,以念故国之情。而居于虫邑即虫牢之故民,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虫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蚕虫氏,出自远古蜀地原始部落蚕虫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一直以来,播州人(今贵州遵义)论及前贤,总津津乐道于汉三贤、清三贤。汉三贤即为尹珍、舍人、盛览,清三贤即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其实清三贤中的莫友芝原籍独山,学习生活于播州地头,其墓道在今遵义洛安江畔。而汉三贤中的盛览,今多记为黔南人氏。实际上,历史上还有两个播州人,其功业成就远在此六贤之上,却不为今人所知。

  一个,是法号为海通的唐朝播州僧人,他组织修建了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在中古时代,蜀中犹有不少纪念他的文献,而后来播州迁入黔后,则文记越来越少,至今,搜遍所有版本的贵州及遵义前贤名单,却再也没有海通其人了。如今,四川的旅游宣传中已经把海通建造乐山大佛的功劳讹记在一个石匠身上。

  另一个,就是更加久远的古鳖国一代君主开明帝鳖令(鳖灵)。

  关于鳖令(鳖灵),许多人都不知道。但著名的东汉学者应邵在《风俗通义》中引歌赋体《楚辞》的原文记载:“鳖令尸亡,溯江而上,到岷山下苏起,蜀人神之,尊立为王。”这就是关于鳖令(鳖灵)最早的历史记载,意思是说:“楚国有一属国名鳖国,由于楚国将问罪于鳖国,鳖人的首领独自逃亡。鳖令沿着江岸逆江而上,来到岷山之下的蜀地。他智能超群,精进努力,出类拔萃,勃然劲起,蜀人都信服他的神奇之处,尊奉他为蜀王。”

  在著名的西汉学者扬雄编著的《蜀王本纪》中记载:“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帝自以德薄,不如鳖灵,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就是说:“鳖灵治水成功后要离开,望帝与自己的妻子及妻子的朱利部族人商量,内感惭愧,于是提出自己德行不如鳖灵,将蜀国交付给鳖灵,正如尧禅位给舜一样。鳖灵即位,号开明帝。”

  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记载的“鳖灵”,与《风俗通义》中记载的“鳖令”,在历史描述上是一致的。因此,“鳖令”很可能就是“鳖灵”,即古蜀国有记载的君主之一“开明帝”。不过,按现有的史书记载,以“开明”位帝号的蜀王一共传有十二世,直至周慎靓王姬定五年(秦惠文王嬴驷九年,公元前316年)农历6月,蜀国连同巴国被秦惠文王派丞相张仪、大将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十万大军所灭,其首位“开明帝”是否就是鳖令(鳖灵),目前虽然还不能最终版定,但鳖令(鳖灵)曾位蜀国君主,则是完全能够确定的。

  关于秦灭蜀之前,古蜀人和古蜀文化的起源,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也尚无公论。“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这是著名诗仙李白的诗句。

  蚕虫氏(亦称蚕丛氏)、灌柏氏、鱼凫氏这三个古老的氏族,自古就被历代史家认为蜀人之源。今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蚕虫氏几百年,灌柏氏几百年,鱼凫氏几百年,为先后出现于蜀地的几个时代。还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蚕虫氏、灌柏氏、鱼凫氏为同时并存的几个部落文明,或许次第成为蜀地的主宰力量。

  本书赞同后一种观点。

  蚕虫氏、灌柏氏、鱼凫氏,这是三个以不同生产方式生存发展的蜀人氏族部落群体。蚕虫氏,以原始种植业和编织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于川西沼泽地和川北山地;柏灌氏,以原始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于川西南大小凉山和云南乌蒙山区;鱼凫氏,则以原始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于川南、川东、和贵州高原的河谷地带,并与古巴人的社会生活空间互有重叠,甚至与古巴人中的鱼鳖部落身份重叠。

  蜀,即蚕虫氏族古老的象形文字或图腾描述。

  蚕虫氏大约在中原夏朝及夏朝以前的若干世纪就生活在川西平原,在《舆地广记》中记载:“划蚕丛氏衣青衣以劝农桑,县盖取以名。”是古蜀国最早出现的文明史。大约在夏王朝中晚期,柏灌氏崛起,成为蜀地最强大的部族,征服了川西平原的蚕虫氏。到了商王朝时期,鱼凫氏又取代了柏灌氏,成为蜀中地区的主宰。

  到了西周时期,柏灌氏的后裔杜宇部族居住在乌蒙山区,杜宇部族与长江上游的羌族朱利部落以联姻的方式结为部落联盟,重新夺回了蜀地的领导地位,开创了杜宇王朝。今人多认为是杜宇王朝时期蜀人才开始种植业,其实不然。作为游牧部落的杜宇族人与朱利族人,应该是融入了当地的生产方式当中。

  杜宇王朝时代,鱼凫氏的后代在贵州高原大娄山东麓建立了鳖国,在大娄山西麓建立了鳛国,同为楚国邦属之国。鳖国人和鳛国人受到楚文化的深刻影响,已由原始渔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奴隶制渔耕生产方式。

  春秋时期,鳖国人的一支进发到川西平原,并在其它支系的鱼凫部族拥护下,逼退杜宇部族,创立了开明王朝。

  开明王朝时代,蜀中地区开始大修水利工程,川西平原由一遍泽国变为后世所称的天府之地。并于开明九世迁都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可以说:正是在开明王朝时期,拥有统一政治中心与文化特征的古代蜀人族群才正式形成,开明氏人是古代蜀人可以确定世系宗脉的真正祖先。

  开明王朝时代,蜀中地区开始大修水利工程,川西平原由一遍泽国变为后世所称的天府之地。并于开明九世迁都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可以说:正是在开明王朝时期,拥有统一政治中心与文化特征的古代蜀人族群才正式形成,开明氏人是古代蜀人可以确定世系宗脉的真正祖先。

  那个创立开明王朝的人,楚国人称为“鳖令”,意为“属下鳖国之长”。蜀国人称“鳖灵”,意为“鳖国人之长”。词义虽近,意味殊远。将“鳖令”写作“鳖灵”,最早应该是古代蜀人的变通。

  那么,周楚之际的鳖国何在?秦国之鳖邑何在?汉朝之鳖县何在?就是今贵州遵义!鳖灵,就是被今天世人淡忘的另一位前贤。

  在楚、秦等强大诸侯国的压力下,杜宇部族后来退回乌蒙山区和凉山地区,逐渐形成如今的彝族,他们与中国南方常见的活泼好动的百越后裔民族同胞显然地不同,因为他们曾经拥有过高贵的血统与辉煌的历史。

  蚕虫氏→柏灌氏→鱼凫氏→杜宇氏→开明氏:是远古蜀地人文发展的基本线索。

  蚕虫氏部落,其后裔族人有以“蜀”为姓氏者,后简笔为“虫”,称虫氏,皆尊奉开明帝鳖令(鳖灵)为得姓始祖,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其姓氏读音作zhòng(ㄓㄨㄥˋ)。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邾国虫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虫,为春秋时期邾国的一个邑地名,全名为“虫牢”,故址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北部一带。在史籍《左传·昭十九年》中记载:“宋公伐邾,围虫三月。注:虫,邾邑。”

  据史籍《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左传·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

  邾国的名称,经传又写作“邾娄”,战国时期通称“邹”或“驺”。许多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邾是正名,而“邹”、“驺”则是战国后期其他相邻大国所用的同音通假字,与偃国称燕之类相同。

  邾侠开创的邾国,后来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并衍生出小邾与滥国。他也因开创之功而被后人尊为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的大始祖。

  邾国的“邾”字写法很多,建国以后曾以“蛛”作为国名,后来改加“邑”为“邾”字。“邾”字的读音在古代有两种读法:在齐过人所纂的《公羊传》一书中,“邾”字读为“邾娄”,为双音节字;而鲁过人所纂的《左传》一书中则读为“邹”。这两种读法在古籍中被写成“邾国”或者“邹国”,其实指的是同一个诸侯国家。

  邾国在两周时期的诸侯国中只能算作一个小国,从开始建国,就是鲁国的一个附庸国,方圆不过几十里,其疆域东到今费县城西,西到今鱼台县东北境独山湖北岸一带,南到今滕县安上村一带,北到今邹县县城附近。邾国建国之初的国力实在太弱,无法与其他诸侯大国抗衡,因此在西周初期的史籍中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只有简单的世系供后人参考。在西周时期,自曹侠为第一位国君开始,其世系是:曹侠→曹非→曹成→曹车→曹辅→曹将新→曹訾父→曹夷父颜。

  自邾武公曹夷父颜始,邾国的历史开始零星地见于史籍之中,这时已经到了春秋时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邾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但它仍是鲁国的附庸。继位的邾侯曹夷父颜是一个昏君,他重用奸臣,把邾国搞得一团糟,政治极为腐败。后来,曹夷父颜被周宣王姬静所杀,把王位赐给了其弟曹叔术。

  曹叔术非常贤达,他不愿意接替兄长的权力,只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国君,便把王位传给了夷父颜的儿子曹夏父。曹夏父作了国君之后,便封自己的兄长曹友到郧地(今山东滕县),建立了一个小邾国。小邾国共传十四世,在战国中期被楚宣王熊良夫所灭。曹夏父还将曹叔术封到滥(今山东滕县),建立一个滥国。周景王姬贵二十四年(邾庄公曹穿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滥国国君曹黑肱降于鲁国,滥国灭亡。曹夏父分封曹友和曹叔术建国,使邾国有了两个自己的附庸国。

  夏父逝世后,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仪父,周釐王姬胡齐四年(邾安公曹仪父末年,公元前678年),曹仪父死,其子曹琐继位,是为邾宪公,在位十二年,于周惠王姬阆十一年(邾宪公十二年,公元前666年)逝世,邾文公曹籧篨继位。邾文公在位期间,曾经把都城由峄山之北迁往峄山之阳。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大国不断攻占小国的领地。邾国离鲁国最近,又是鲁国的附庸国,因此必须听从鲁国的指挥。邾文公以前的邾国国君都曾多次朝贡鲁国,还要参加鲁国召集的多次会盟。如果鲁国国内有人不能在国内立足,就会跑到邾国,邾国国君还要以礼待之,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处,以免这些人在得势之后找麻烦。如在周惠王六年(邾宪公七年,公元前671年),鲁国大臣臧纥逃奔到邾国,邾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他,就像对待鲁国的使臣一样。尽管邾国对鲁国一直都很尊敬,仍然遭到鲁国的攻伐。周哀公姬不辰七年(公元前年)鲁国大举入侵邾国,邾国的军队只作了小小的抵抗便大败而归,国都也被鲁军攻下了。鲁军进入邾国国都之后,毫不客气地冲进贵族和平民家中,不分白天黑夜地抢劫财物,然后趾高气扬地满载而归。这次抢劫使邾国好不容易聚集的财物损失殆尽,人民的生命财产也遭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减少战争损失,邾文公决定将都城迁到峄山的南面。这个地方以怪石和曲径通幽的山洞闻名,易守难攻。这之后邾国被抢劫的事情便很少再有了。

  邾文公在位五十二年。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公元前615年),邾定公曹貜且继位,在位三十七年。周简王姬夷八年(公元前578年),邾宣公继位,在位十八年。周灵王姬泄心十六年(公元前556年),邾悼公曹华继位,在位十五年。周景王姬贵四年(公元前541年),邾庄公曹穿继位,在位三十四年。邾庄公逝世后还要以活人殉葬,这种做法在春秋时期已经是公认的落后和野蛮的行为,因此遭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反对。当时的舆论对这件事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谴责。有人说:“祭祀不用六畜,怎么能用人做殉葬呢”?

  关于邾国虫邑,估计很早就已经不属于邾国而在周景王姬贵二十二年(邾庄公十八年,公元前523年)归了宋国。因为,晋文公姬重耳称霸春秋之后,邾国立即又改投晋国寻求保护,以免受宋国、鲁国的辖制。周定王姬瑜十五年(邾定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92年),邾定公曹貜且首次参加了晋国主持的“断道之盟”。周定王二十一年(邾定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86年),邾定公又参加了晋国主持的著名“虫牢之盟”,制定了联合对抗楚国的盟约。此后近两个世纪,邾国都追随晋国,参加了由晋国主持的盟会和由晋国为盟主的对他国战争。邾国借晋国的保护,牵制了鲁国和日益强大的楚国。如在周景王姬贵十六年(邾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9年),邾庄公曹穿跑到晋昭公姬夷那里告状,说鲁国朝夕伐邾国,邾国有亡国的危险,请求晋国出面干涉。于是晋昭公不见鲁昭公,以示对鲁国的警告。邾国正是借大国晋的势力,来保护自己免受鲁国的侵略,同时进一步向周围小国扩张。例如在周定王十六年(邾定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邾定公便仗恃晋国势力,袭杀了鄙子。但是,邾国在受晋国保护的同时,往往也要受晋国的欺侮。因为依周文化看来,晋鲁毕竟是同姓亲族,而邾是异性夷蛮,所以在邾鲁两国之争中,晋国有时便偏袒同姓的鲁国。周灵王姬泄心十八年(邾悼公二年,公元前554年),晋国便以邾国常侵犯鲁之故,将邾悼公曹华抓了起来,并强制为邾鲁两国划定了国界,并将大片美地良田划归鲁国。邾悼公干吃哑巴亏还无处申诉,因为它仍得借助晋国的势力。

  周景王二十一年(邾庄公十七年,公元前524年),邾庄公乘鄅国种稻农忙之季,出兵袭击了鄅国,一举攻占鄅城,尽俘鄅国君民而归。鄅君只好赔款赎回夫人与己同归,但女儿却被邾君所霸占。第二年的周景王二十二年(邾庄公十八年,公元前523年),宋国借机讨伐邾国,攻取了邾国虫邑,迫使邾国尽释鄅国俘虏,并与宋国在虫邑会盟。这是邾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对别国实行军事扩张。此后,邾国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周敬王姬丐(姬匄)十三年(公元前507年),邾隐公曹益继位。周敬王三十一年(邾隐公十八年,公元前489年),鲁国又一次攻打邾国,这一次鲁国人不但对财物进行了抢劫,还把邾隐公也俘虏到了鲁国,并把他囚禁起来,这大概是因为邾隐公得罪了鲁国的缘故。两年之后邾隐公被释放,继续做他的国君。然而,重新执政的邾隐公却整天忙于游乐,被国人骂作无道。邾隐公这些不得人心的做法成为了吴王夫差攻打邾国的借口,他们凭借锐利的武器和勇猛的军队攻入了邾国,俘获了邾隐公,把他带到吴国进行“教育”,同时立邾隐公的儿子曹革为国君,是为邾恒公。

  周敬王三十五年(邾隐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85年),邾隐公逃出了吴国,他先到鲁国,又到齐国,最后投奔了越国。越王勾践又把他送回邾国,重新立他为国君。但是备受流浪之苦的邾隐公却不思悔改,仍然被国人骂作无道,这一次就连支持他的越国人也发怒了。越王勾践出兵将邾隐公抓到越国再次囚禁起来,并立曹革的弟弟曹何为国君。

  此后,邾国的世系不再有详细的记载,人们只能简单地知道邾国在曹何之后再传八世,最后在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期间(公元前369~前340年),即楚宣王熊良夫执政时期被楚国所灭,邾国共传了二十九世。

  邾国灭亡后,楚宣王将其王室成员和贵族们迁到邾城(今湖北黄冈),而其他非王室成员和平民则分别迁往齐、鲁等国。失国后的邾国国人将国号“邾”去“邑”以“朱”为姓氏,以念故国之情。而居于虫邑即虫牢之故民,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虫氏,世代相传至今,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姓氏读音作huì(ㄏㄨㄟˋ)。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虫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三千一百四十五位,在台湾则没有,以古播州为郡望。

【郡望堂号】

  郡望

  播 州:即今贵州遵义地区。古代时期为西南部的一个割据政权,公元前八~前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为夜郎属地。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庚午,公元前111年)夜郎归汉,始有农耕,史称“林木慰荟、田畴丰美、盖奥区也”,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自从汉武帝在汉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后,作为邦国存在了二百五十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唐朝贞观十三年(己亥,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今贵州遵义市置播州,唐贞观十六年(壬寅,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唐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诗仙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在该地区。唐朝乾符三年(丙申,公元876年),杨端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政权,自立为主。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公元965年),杨实献开始割据播州地区,以土司世领播州。北宋朝大观二年(戊子,公元1108年),播州首领杨光荣、杨文贵各献其地附宋,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北宋时期复置,宋宣和二年(庚子,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四百八十年。北宋朝宣和三年(辛丑,公元1121年)废播州为城,隶南平军;废遵义为砦,隶珍州,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而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九百六十二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南宋朝嘉熙三年(己亥,公元1239年)复设播州安抚司。元朝至元十二年(乙亥,公元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招抚。元朝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杨邦宪以播州、珍州、南平军地降,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宣抚司充播州安抚使。杨邦宪卒,子汉英袭职,赐名赛因不花。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升为播州宣抚司,隶属于四川行省。元至元二十九年(壬辰,公元1292年)以赴京取道湖广为便,改隶湖广行省。宣抚司驻地在今贵州遵义,统辖黄平府、南平綦江、珍州思宁、旧州草塘等十九个长官司和诸峒寨。其时辖地大致相当今贵州遵义市、瓮安、黄平、凯里、湄潭、余庆、金沙、仁怀、习水、赤水、桐梓、绥阳、正安、道真以及四川綦江等县地区。元朝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水西蛇节和水东宋隆济因不满元廷征发,联合各部起义,元发思州、播州兵讨伐。元朝大德七年(癸卯,公元1303年),元军擒杀蛇节、宋隆济。杨汉英因功进资德大夫,子孙承袭其职。元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363年)附明玉珍,明朝洪武五年(壬子,公元1372年)降归明朝,明朝洪武六年(癸丑,公元1373年)升为播州宣慰司。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公元1600年),明神宗平杨应龙反叛即“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地为二,改设遵义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自唐朝末年杨端据播州始,至万历杨应龙止,凡二十九世,七百二十五年,期间保疆垦土,屡有战功。七百多年间中原及四川地区历经五代十六国之乱、金人之乱、蒙人铁骑统治、元末大乱,而播州之境岿然,巴蜀流民多归附。清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贵州省设十一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至此,全市共辖两区、两市、八县和两个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堂号

  播州堂:以望立堂,亦称遵义堂、牂柯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