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姓图腾(四氏图腾)
四姓是中华罕见姓氏之一,读音作sì(ㄙˋ),繁体字仍为“四”,不可写作“肆”。其源有三:一是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子卿,属于以谥号为氏;二是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三是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杜尔伯特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四姓现今人口约八千,排在七百九十六位,在台湾省因“四”与“死”谐音,因此改称四方氏(与合姓四方氏不同宗、不同源),名列在第一千八百二十一位。
【得姓始祖】
子四鱼、乞颜·道蛙锁呼尔
子四鱼:春秋时期宋桓公之子。在子四鱼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四氏、或鱼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四氏族人皆尊奉子四鱼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子卿,属于以谥号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宋国有个国君叫子卿,原名叫子御说,是宋湣公(宋闵公)子捷之弟。
周庄王姬佗十五年(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负责军事的上大夫南宫长万因受到宋湣公的戏弄和侮辱,忿而杀之,随后立公子子游为君。南宫长万的弑君举动不管事出何因,皆为大逆不道,因此其他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公子子游,立公子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
这位宋桓公的宠妃甚多,生有七子:子兹甫、子目夷、子三种、子四鱼、子五荡、子六鳞、子七肸。一直到周襄王姬郑元年(宋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1年)春天,宋桓公病逝,由太子子兹甫继位,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二、愚仁君主宋襄公。
在宋桓公第四个儿子子四鱼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四氏、或鱼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四氏族人皆尊奉子四鱼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拓拔部中有□、自、独、膊四个氏族部落,其部族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后汉化分称□氏、自氏、独氏、膊氏,并世代沿传至今。
在古代,“□”字就是“死”的古体字,因此,□氏就是死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396)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今河南洛阳)入主中原之后,□氏(死氏)与大多数鲜卑民族一样,皆融入汉族。
隋、唐以后,有□氏(死氏)族人嫌其姓氏用字不雅,遂改为谐音的思氏、肆氏、□氏、亖氏等,但原本的□氏(死氏)仍世代相传至今。其后,肆氏、□氏、亖氏皆简化为四氏,世代沿传至今。
按:
近有学者认为该支四氏、死氏是由“自□独膊氏”复姓演化而来,这是错误的。自、□、独、膊是鲜卑拓拔部中各自独立的四个小氏族部落,不是一个复姓部落。
源流三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杜尔伯特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杜尔伯特氏,本称杜日伯德氏,词干就是“杜日伯”,蒙语为□□□□□,汉义“四”。
据史籍《蒙古秘史》的记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十二世祖乞颜·道布莫尔根的兄长乞颜·道蛙锁呼尔有四个儿子,被合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且一直游牧于嫩江两岸,史称杜尔伯特部。
一直到清朝初期的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满清政府正式统一中国后,在蒙古地域开始实行盟旗制,即将整个漠南地区分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并定名为东四盟、西二盟,其东四盟之一定称为哲里木盟,杜尔伯特部隶属之,后改制为杜尔伯特旗。
蒙古杜尔伯特部族人,在明清时期即有取姓氏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四氏,主要分布在今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旗一带,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四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现今人口约八千,排在七百九十六位,在台湾省因“四”与“死”谐音,因此改称四方氏(与合姓四方氏不同宗、不同源),名列在第一千八百二十一位。
今云南泸水,广西灌阳,山西太原、长治、运城、临汾、朔州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
【郡望堂号】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典故轶事】
佛教经典“忍辱度无极”:
在一个月黑的夜晚,在一户堆满稻草的贫民家里,一声响亮的啼声划破这万籁俱寂的长夜:“哇!哇……!”一个新生的男婴降临人世。可惜,这是一个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的贫穷人家,新生的男孩未曾添加这个家庭任何喜悦。
婴孩的双亲垂着头低声商量着:“把这孩儿送走吧!这孩子跟着我们不会幸福呀。”
母亲捂着脸,泪水从并合的指间渗出、流下,硬咽地说:“好吧!那只好将他置于街道旁,希望善心人士能将他带回抚育成人。孩儿,妈不是故意的啊!只是家贫,无奈……”
皎白的月光从半掩的窗户泄进房间,映照在婴孩纯洁无染的双颊上,童贞的孩子无邪的面颊,尚带着一丝微笑,丝毫不觉至此将展开的乖舛人生。
收养孩子的大富豪姓名就叫四姓。然而四姓本性反复,在收养婴孩的数月后,自己的妻子有了身孕,于是四姓萌生了恶念,他仅以单薄的布包裹着养子,将他弃置在一个大坑中。
所幸,这个婴孩与生带来的深厚福泽竟感动了母羊前来哺乳。当牧羊人早晨见到这孩童时,不禁欣喜地叹道:“上天怎会将孩子遗留在此呢?”于是将孩子带回抚养。
这件事不久即传入四姓的耳中,不禁怅然悔恨,于是又将婴孩要回,继续抚育。
可好景不长,数月后,四姓的妻子产下了一个男孩。四姓再度心生恶念,又将婴孩弃置于车辆往来的道路当中。隔天,一位大商人驾着数百辆牛车路经此地,由于这养儿的宿世善根福报,所有的牛都在养子被弃置的地方前停了下来,任凭大商人如何鞭鞑也不肯前进。大商人感到怪异,便下车查询原由。当商人一见到孩子时,惊呼道:“上天怎么会将天子留在这呢?”于是抱起孩子,万分爱惜的将婴孩带上车。
途中,一位孤独无依的老妇人请求将婴孩交给她抚育,大商人便将婴孩托付给这位老妇人。没想到,心性不定的四姓富商道后,又心生悔恨,懊悔交加地以奇珍异宝将婴孩再度换回。
数年后,婴孩日渐长大,和四姓的亲子比较起来,婴孩较之四姓的儿子更加聪慧灵敏。于是,四姓渐渐地又萌生了杀害婴孩的念头。然而,孝顺的婴孩从不因养父三番两次的恶心而生仇恨,反而更加孝顺养父。
再一次地,四姓咬牙设计欲杀害婴孩,便谋请婴孩带一封家书至一位冶金大师处所。那家书上写着:“自从这孩子来到我家之后,导致家中疾疫横生,财宝耗尽。见此书后,请遵照占卜师的嘱咐,将他投入火中。”
婴孩持家书走在路上,遇见了四姓的亲儿子。四姓的亲儿子正因之前一场豪赌危及家产,踌躇在家门前不敢回去,一见婴孩,便高兴地将婴孩手中的家书抢去,交待婴孩替其将赌输的钱财赢回,之后便急忙地借口替婴孩将家书送至冶金师处,实际上是躲避债主的追迫。待四姓得知此事后,赶忙骑上快马欲追回亲儿子。然而为时已迟,亲儿子早已被冶金大师投入火中,化为灰烬。
四姓因过度悲愤和懊狠,身染沉疴,日后又一次欲杀害婴孩以报亲子被焚之恨,却再次失败,便因极度恼怒而亡故。而孝顺的婴孩则因四姓的亡逝而悲伤不已,虔诚地追慕在养父坟侧,并且继续经营四姓原来的各种产业,清偿了所有债务,安养照顾家眷,侍奉养母丝毫不敢懈怠。后来,他的孝行、不念养父不义的心量,在后世被传为佳话,并被佛家记载入《佛教逸事》之册,赞誉为“忍辱度无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