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氏起源及历史

寿姓图腾_寿氏图腾

寿姓图腾(寿氏图腾)

  寿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 其姓氏来源多种多样。一起源于春秋时期,出自姬姓。二为彭祖之后。寿是个稀有的姓。据《风俗通》一书的考证,可能是吴王寿梦的后代。吴王寿梦是春秋末期一度称霸诸侯的吴国杰出之祖,是周朝初年吴国之主周章的十四世孙。寿氏后人尊寿梦为寿姓的始祖。寿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三百一十一位。现今人口约十三万,排在第三百八十一位。

【得姓始祖】

  寿梦:吴王寿梦是春秋末期一度称霸诸侯的吴国杰出之祖,是周朝初年吴国之主周章的十四世孙。寿梦治理国家有方,加强了吴国和中原的交流,并且兼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使吴国渐渐强大起来。而寿梦自己也自称吴王。此后,吴国的公族中有的以寿作为姓氏,称为寿氏,是今天寿姓的起源。寿氏后人尊寿梦为寿姓的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传说,出自古代寿星彭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的记载:“彭祖后有寿氏。”

  相传,上古时候有一位叫彭祖的人,他活了有八百多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寿星。

  彭祖,名籛铿(钱铿),是黄帝部落联盟首领高阳帝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他出生并逝葬于彭山(今四川眉山彭山彭蒙山,亦称仙女山)。

  关于彭祖的传说有很多,总之是说他经历了尧、舜、禹、汤诸朝,到了殷商末纣王时,已经七百六十七岁了。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多岁,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寿圣”,也是世上最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据说,彭祖生性恬淡,不虑世俗名利,不求虚名荣耀,只是专心致志地讲求养生长寿之道。他按老师撰写的《九都》等养生的经书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彭祖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使得颜面长葆青春。他经常盘腿危坐,凝神屏气地练功。从早晨坐到中午,调理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体,周身舒适后才起来行功。他每天脸无怒容,笑口常开。当生病或疲劳时他就运用气功却病,消除疲劳。他使内气潜转,从生有九窍的特殊头面直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毛发,那气流像轻云一样在体内流转,既驱除疲劳又治愈疾病。

  在彭祖晚年隐居养形修炼的时候,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向他学习长寿养生之道,其中有一个就是彭山王乔,此人后来成了彭祖最得意的一个弟子。王乔在彭祖养生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行气吐纳之术,成为继彭祖之后的又一个行气吐纳术代表。后来还有个叫黄山君的人,精修了彭祖的养生之道,到了几百岁依然面色红润、童颜鹤发,他把彭祖的言论整理并加以阐发,编成了一部《彭祖经》。

  而那位商纣王根本不能坚持按照彭祖传授的道术进行修炼,却也身强体健,一直是犹如五十岁的样子,直到被周武王打败,自焚于鹿台。

  彭祖的的后代为了纪念先祖,有 取其长寿之名为姓氏者,形成了一支寿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姬寿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吴王寿梦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寿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江浙寿氏。寿氏族人大多尊奉吴王寿梦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平寿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平寿,原来是春秋时期卫国下邑(今安徽寿春),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卫侯在平寿,寿州古淮南,春秋吴楚陈蔡之地,战国倂于楚,考烈王迁此,曰郢都。”后来卫国衰退,其地成为楚国的州来邑地。

  周敬王二十七年(楚昭王熊壬二十三年,公元前493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姬申请求吴国翼护,将国都由上蔡(今河南上蔡)迁于平寿,改称下蔡,平寿之地属蔡国所辖,改称寿春。

  周贞定王姬介二十二年(楚惠王熊章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

  二百年后,随着秦国的强大,楚国国势由盛而衰。到了周郝王姬延三十七年(秦昭襄王赢稷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楚国,攻拔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繁盛数百年的纪南城被秦军毁为废墟。后来楚顷襄王熊橫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为避秦国不断进逼的锋芒,秦昭襄王五十四年(楚考烈王熊完十年,公元前253年),楚国再将国都东迁于钜阳(今安徽太和)。

  秦王赢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再次迁都于寿春,仍称郢都,史称“寿郢”。十八年后的秦王赢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寿郢为秦军大将王翦所破,楚王为秦军所俘,楚国就此灭亡。

  楚国灭亡后,有寿郢住民改以地名为姓氏,称寿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淮南寿氏。由于其时寿郢住民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通古斯语为“Bordijijint”,也就是蒙古族著姓孛儿只斤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寿氏、康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继大妃寿康太妃,蒙古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孔果尔之女。寿康太妃长寿,但在后金天命、天聪、崇德、顺治等年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后来康熙大帝即位,尊封这位庶曾祖母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其族瞬间荣耀。寿康太妃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逝世,其后在蒙古科尔沁部的族人中,多有以寿康太妃的封号为汉化姓氏者,世代称寿氏、康氏至今。

  ⑵.蒙古族巴颜图氏,通古斯语为“Bayintu”,世居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所冠汉姓为巴氏、胡氏、寿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巴颜图·寿成,满洲蒙古正白旗人,原在吉林驻防,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农历2月随从都兴阿征讨天平天国,在安徽黄梅阵亡,追赠世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⑶.蒙古族克勒德氏,亦称克里叶特氏,通古斯语为“Kelde”,汉义“乌鸦”,世居巴颜乌喇(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白音乌拉),后多冠汉姓为海氏、寿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克勒德·多克队,满洲蒙古镶白旗人,世居巴颜河畔(今黑龙江鸡西大石头河),明末清初随军征明,授云骑尉,其子克勒德·寿柱世袭其职,在清康熙年间参加了征讨吴三桂、准噶尔等著名战役,因功授云骑尉,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源流五

  源于妫姓,出自清朝末年黑龙江将军寿山,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寿山,公元1860~1900年,传说他原名袁眉峰,是明末著名民族爱国英雄袁崇焕的第七世孙,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著名清朝末期将领、抗俄英雄。

  寿山逝世后,满清政府反而认为是因为他抵抗沙俄侵略而引发的战争,是大清罪人。虽然寿山已经自杀身亡,但慈禧太后却下令将寿山的棺木用特制的铁链捆绑起来,不准卜奎城下葬。寿山的妻子是蒙古杜尔伯特旗王爷的女儿,最后将棺木运往杜尔伯特旗安葬。寿山安葬后,满清政府还不放过将军的家人,为了防止遭到迫害,家族人员都分散躲避起来,改以将军的满族名字之谐音汉字“寿”为姓氏。

  今生活在内地的寿山后裔族人大多已经改回袁氏,而生活在内蒙古、东北地区的一部分族人则世代称寿氏至今,是为东北寿氏。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寿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三百一十一位。现今人口约十三万,排在第三百八十一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09%。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诸暨市、绍兴市、温州市、嘉兴市、余杭市,上海市的金山区,河南省的鹤壁市浚县、开封市,湖北的嘉鱼县、咸宁市,四川省的绵阳市、会东县,安徽省的界首市、宿州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集宁市,江苏省的无锡市、徐州市、扬州市、寿州市、常州市,山东省的泰安市,重庆市的江北区、綦江县、奉节县、垫江县,黑龙江省,台湾省的台北市、高雄市,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等地,均有寿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不过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寿氏源起吴国,吴国的京兆当在苏州。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洁素堂:晋代寿良,治《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澡身洁素(时刻清洗自己的错误缺点,保持洁白干净),官太平府太守,撰秦国内史。李宓问朝廷推荐他,武帝征为黄门侍郎、梁州刺史,迁散骑常侍、大长秋。

  此外还有崇礼堂和半山堂。

  字辈

  江苏五州(苏州、常州、徐州、扬州、泰州)寿氏字辈:“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纲、纲、法、度”。

  河南浚县寿氏字辈:“元银显照加成祖子(志)好永纪先”。

  浙江诸暨寿氏字辈:“正大光明家学必贞仁义俊德福永同仁”。

  重庆奉节寿氏字辈:国正天星顺关清明自安家或光圆祖 世选德为轩 诗书宏启大 忠孝申云华 仁厚宽礼让

  西安市寿氏字辈:鹰宗一士忠国正大修德传家文学兴邦志绍贤良永承淑训世裔荣昌

  咸阳市寿氏字辈:克学家作夕庭荣华

  宝鸡市寿氏字辈:恒一承先烈元良笃世宗方正膺宾彦勤朝建懋功英俊开昌运丕基裕厚坤隶修培祖德闻达振家声

  汉中市寿氏字辈:正大光明,胜启世珍

  渭南市寿氏字辈:连步登廷乘加开国

  安康市寿氏字辈:中道华智超云仙吉祥永照定英贤笃孝立本尚勤俭卓越世信仁义坚启迪群策普同庆晋洪民安茂修寰宝传强国靖汉涛聪颖敏清海洋泉

  榆林市寿氏字辈:谷绍伯建宝

  商洛市寿氏字辈:少龙单生仕,朝中文官廷

  延安市寿氏字辈:继,承,奕,叶,昌

  铜川市寿氏字辈:友道言梁善,维师诗永承,敬修召大德,家远邵芳兴

  寿氏一字辈:文守宗正福,兴仁怀祖德。永远传家广,详胜汝继光。明声振义宏,天启运龙昌。国志康春芪,庆泽辅保安。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名高霸国;

  氏谱延陵。

  ——佚名撰寿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国君吴王寿梦,吴始祖太伯弟仲雍的十七代孙,他继位后称王,吴国开始强大。楚国大夫子重、子反曾灭了大夫申公巫臣的家族,申公巫臣流亡晋国,向晋景公请求出使吴国,使吴与晋联合抗楚。申公巫臣到吴,受到寿梦的器重,让他教练吴军陆上车战,先后数次攻楚获胜。其第四子季札,有才华且道德高尚,多次推让君位,后来,吴王余祭(季札二哥)把他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

  弦诵施教;

  牧守联镳。

  ——佚名撰寿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寿安创立书院,以弦诵为教。下联典指晋·寿良为兖州牧,其弟寿辑为涪陵太守。

  吟咏胜迹;

  考劾鬼神。

  ——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僧人寿宁,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居城西静安寺。寺中有八处名胜古迹,他便作了《静安八咏》诗,又汇集他人作品,编为《静安八咏诗集》。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寿光侯,相传能劾百鬼众魅,令它们自缚现形。据说汉章帝还曾召见他,让他试法术。

  生成草木;

  考劾鬼神。

  ——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寿良,治《春秋三传》,贯通五经,举才行,有治称。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寿光侯,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汉章帝曾召试其术。


  【宗祠古迹】

  寿氏祠堂

  寿氏祠堂(唐仁村祠堂)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落于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唐仁村。

  在唐仁村寿氏的私塾“大书房”右边,座落着现在属于诸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唐仁村祠堂。被岁月熏染的细细窗棂,兀自守望如烟旧梦。祠堂前后三进,祠堂原来正门两边有钟鼓楼。因为寿姓人氏祖先出过驸马,所以建有钟楼和鼓楼,并且雕龙雕凤。但被文革时期作为四旧被拆;祠堂里原来的戏台在文革时期也被改建,一米多高的台,台顶还有毛主席头像,用来演样板戏。作为全诸暨48个寿氏聚居村共同祭祖的地方,唐仁祠堂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

  北宋末年,寿氏家族的先人随王室南迁,并且因为“随扈”有功,被分封食邑。寿氏祖先的封地一步到位,就在现在的诸暨同山唐仁村。名望家族,创造了一个建筑规模的奇迹,在唐仁村造就气势宏大的“七幢台门”连贯建筑,表达了侯门似海最生动的注解。此建筑为庭院式组群布局。辟6个天井,前后幢之间,以檐廊相通,互不隔离;规模堪比千柱屋,取名“郎贵第”。如今因为房屋倾颓破败严重,只修缮了一半,叫人心疼、遗憾。

  “郎贵第”遗留的府邸遗迹,在向人们讲述着过往的辉煌历史;而古人把崇尚文化,光耀文化,文化绚烂多彩的内涵,蕴藏在一个府邸的楹联中,对后代子孙寄托着文化的传承。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