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岳特氏起源及历史

巴岳特姓图腾_巴岳特氏图腾

巴岳特姓图腾(巴岳特氏图腾)

  巴岳特姓是中华少数民族姓氏之一,读音作bā yuè tè(ㄅㄚ ㄩㄝˋ ㄊㄜˋ),满语为“Bayoote”。源于蒙古族孛尔只斤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岳特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巴氏、乐氏等。

【得姓始祖】

  孛尔只斤·阿勒楚博罗特:明代东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阿尔珠博罗特、额勒博古喇,汉文史籍作纳力不剌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满都海哈屯生。与斡齐尔博罗特为孪生兄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异姓领主、统一蒙古、分封诸子时,受封为内喀尔喀五部(内五鄂托克喀尔喀)领主。驻牧于哈拉哈河以东。卒后由其子虎喇哈赤台吉继承。

【起源源流】

  单一源流

  源于蒙古族孛尔只斤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岳特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拜岳特氏,蒙语为“□□□□□□□”,汉义“洁白”,源出东迁后蒙古“内喀尔喀五部”。

  明宪宗朱见琛成化十六年~正德十二年(公元1480~1517年),蒙古高原由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达延汗孛尔只斤·巴图蒙克执政,蒙古喀尔喀万户是由达延汗的第六子孛尔只斤·阿勒楚博罗特和第十一子孛尔只斤·格列森札二人分别统率。后来,孛尔只斤·阿勒楚博罗特领有了“内喀尔喀五部”,而孛尔只斤·格列森札则领有了“外喀尔喀七部”。

  “外喀尔喀七部”一直驻牧于蒙古汗国故都哈剌和林,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一带,后来成为今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而“内喀尔喀五部”后来则由孛尔只斤·阿勒楚博罗特率领南下,史称“喀尔喀万户东迁”。

  关于孛尔只斤·阿勒楚博罗特率领“内喀尔喀五部”南下后的具体驻牧地,史书中没有明文记载。但在明朝大臣郑晓所著的《皇明北虏考》中记述: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三~二十七年(公元1544~1548年),在阿剌克汗孛尔只斤·博迪执政时期,喀尔喀万户驻牧于察哈尔万户以东,即居沙漠东偏,与朵颜为邻。因此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内喀尔喀五部”当时已经驻牧于今兴安岭以东地方,即“内喀尔喀五部”的东迁要早于察哈尔万户的东迁。

  本书认为,和田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察哈尔万户东迁以前,辽东边外并没有“内喀尔喀五部”的任何活动记载,而现有史籍中有关记载都表明,“内喀尔喀五部”的东迁与察哈尔万户的东迁一样,都是在明嘉靖二十七~三十六年(公元1548~1557年)达延汗的孙子库登汗孛尔只斤·达赉逊执政时期进行的,这在明朝大臣、辽东开原兵备道冯瑗所撰著的《开原图说》中有记载:当时,蒙古达赉逊部首领叫孛尔只斤·虎剌哈赤,他骁勇善战,所部兵马甚精,后为泰宁卫、福余卫所勾引,进入辽河套地区游牧。孛尔只斤·虎剌哈赤就是孛尔只斤·阿勒楚博罗特的儿子。明朝时期,正是从孛尔只斤·虎剌哈赤开始,“内喀尔喀五部”的活动才被记载出现在辽东边外“沙漠”。

  在史籍《开原图说》中记载的“沙漠”,即指可可易里速沙漠(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南部沙漠地带),包括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的达尔罕苏木一带地区,说明当时“内喀尔喀五部”还位于可可易里速沙漠的东部,大致是元朝时期的应昌府一带,与明朝朵颜三卫中的朵颜卫为邻,即与驻牧在西拉木伦河以南的蒙古兀良哈部为邻。

  孛尔只斤·虎剌哈赤有五个儿子,他们分别统率东迁的喀尔喀万户五个主体部落:长子孛尔只斤·乌巴什卫征统率札鲁特部,次子孛尔只斤·速把亥统率巴林部,三子孛尔只斤·乌班贝穆多克新统率翁吉剌特部,四子孛尔只斤·索宁岱青统率巴岳特部,五子孛尔只斤·舒哈克卓里克图统率乌齐叶特部。这五部就是“内喀尔喀五部”。

  其中,巴岳特部当时的驻牧地位于今沈阳平虏堡正北,距离明朝边墙仅有二百公里左右,其首领孛尔只斤·索宁岱青早先驻帐于珠尔库周边地方(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珠尔干河流域)。当时,孛尔只斤·索宁岱青的巴岳特部拥有部众将近万余骑,他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孛尔只斤·卜儿亥、次子孛尔只斤·耳只革、三子孛尔只斤·老思、四子孛尔只斤·卜儿罕古、五子孛尔只斤·额森达。后来孛尔只斤·卜儿亥的鄂托克(屯营地)驻牧于暖兔之西约十五公里处;孛尔只斤·耳只革、孛尔只斤·卜儿罕古、孛尔只斤·额森达兄弟三人的鄂托克则位于孛尔只斤·卜儿亥的鄂托克之西。孛尔只斤·老思的鄂托克还在孛尔只斤·耳只革等人驻地之西。

  明朝后期,孛尔只斤·索宁岱青的长子、巴岳特部的首领孛尔只斤·卜儿亥率部南移,驻牧于铁岭以西的镇西堡和曾迟堡境外(今辽宁铁岭城西曾盛堡一带)。孛尔只斤·卜儿亥的弟弟孛尔只斤·额森达、侄子孛尔只斤·卜答赤、孛尔只斤·卜儿亥的弟弟孛尔只斤·老思之子等两个鄂托克,则南移驻牧于铁岭西北的殷家庄窝堡边外。孛尔只斤·耳只革的鄂托克则南移驻牧于铁岭西南的宋家泊堡边外的流星塔一带。孛尔只斤·索宁岱青第四子孛尔只斤·卜儿罕古同其侄子孛尔只斤·戴安尔、孛尔只斤·伯耀尔的三个鄂托克,则驻牧于宋家泊堡南部丁字泊堡边外的大长山一带。

  因此,东迁后的“内喀尔喀五部”中的巴岳特部,在明朝中期以后已经在西辽河以北占据了原来明朝朵颜三卫中福余卫的牧地。所以,历史资料中记载他们一直冒名称福余卫,其实是北虏枝派,即“内喀尔喀五部”中的巴岳特部。

  到了清朝时期,巴岳特部已经占据了西拉木兰地区(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形成一度强大的势力集团,后有满族引其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ote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巴岳特氏多冠汉姓为岳氏、巴氏、乐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巴岳特氏是蒙古族、满族共有的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岳氏、巴氏、乐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克鲁伦为郡望,族人在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蒙古国温都尔汗和乔巴山一带。


【郡望堂号】

  郡望

  西拉木兰:即西拉木伦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是一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河流。蒙古语“西拉木伦”意为“黄色的河”,为西辽河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的白槽沟河,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老哈河汇合成为西辽河。西拉木伦河在史籍《吕氏春秋》、《淮南子》、《水经注》中皆有记载,古称潢水、饶乐水、吐护真水等,全长三百八十公里,河水夹带黄沙,并把它列为“中国六大川”之一,干流自碧流河河口以上的上游穿流于深山巨谷之中,两岸山峰耸立险陡,河道弯曲,落差较大,水流湍急,碧流河河口自少冷河的中游,河谷渐趋开阔,河道渐浅、渐宽、渐直,落差渐小,流速渐缓,而自少冷河河口以下的下游,河流注入冲积平原区,河道更浅,水流更缓,水面宽处可达一千米。西拉木伦河的主要支流有百岔河、碧流河、莎冷河、苇塘河、查干木伦河、少冷河等。其中少冷河全长约二百零四公里,发源于翁牛特旗西部三岔裆山东麓,蒙古语称“纯都布高勒”,汉义“水流深陷处之河”,汉族文献称“响水河”,皆因其一处河床沉陷,形成飞瀑,响声如雷而得名。

  堂号

  潢水堂:以望立堂,亦称西辽堂、西拉木兰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巴颜图
下一姓氏: 巴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