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氏起源及历史

侬姓图腾_侬氏图腾

侬姓图腾(侬氏图腾)

  侬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汉族、壮族、布依族等族均有此姓,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均有分布。侬姓现今人口约六千,排在第八百五十五位。

【得姓始祖】

  (暂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唐时西原州(故治在今广西扶绥西南)蛮首领有侬氏。(《唐书·南蛮传》)一说南人自称侬,因以为氏。(《姓氏考略》)

  源流二

  唐时侬峒以森林为原始图腾,壮语森林音近侬,部落遂以侬为姓,今广西西南壮族多此姓。

  源流三

  壮族以多毛狗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亦以侬为姓。

  源流四

  布依族有此姓。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侬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唐时西原州(故治在今广西扶南西南)“蛮”首领有侬氏,见《唐书·南蛮传》。一说,南人自称为侬,因以为氏。今布依、壮等民族均有此姓。侬姓现今人口约六千,排在第八百五十五位。

  今大多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郡望堂号】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祠堂古迹】

  侬氏土司衙署

  侬氏土司衙署位于云南广南县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建于元初,曾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1000m2。自元朝至民国的近七百年间,土司制度世袭27代,掌管广南政治、军事、民刑、钱粮等大权。

  广南侬氏土司衙署,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位于广南县城北街,座东向西,地势高敞,深门重院,曾有古建筑群100余间。从门前沿四道石阶拾级而上,分层设大门、中门、三门,大门上竖一块“广南世袭清军府”直匾,署前砌一道青砖照壁,大门口置石狮一对,左侧有供告状人击鼓申诉的鼓棚。进大门第一台设监狱、代办房、签房等两间;第二台是东西书院、议事厅、大堂等,后院有气势恢宏的五凤楼,左上侧有侬氏宗祠、白马庙等。署内桑柏错落,桂花飘香,珍禽栖息,深感历史的厚重与悠久。现土司衙署内尚有三门、公堂(议事厅)、祭祀厅、五凤楼、书楼等尚为完好,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或改作它用。建国后一直作为县城第一小学校址。是中国壮族土司世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院内曾设有大衙门、小衙门、花果衙门,在土司制度中较为罕见。

  据《侬氏家谱》载:广南土官侬郎恐,自元代设宣抚司,其裔在此世代传袭。衙署沿四道台阶而上,分设大门、中门、三门。大门上原竖有\"广南世袭清军府\"直匾,筑一青砖照壁,宽6米,高5米。大堂口置青石狮一对,左侧有鼓棚,旁设监狱两间;衫院内有代办房,签押房;东、西为书房、议事厅;后院有五凤楼等,规模庞大。现存小衙门殿堂,保存尚好,七开间,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高9米,通面阔14.30米,进深21米,木柱42棵,用材粗大,屋宇宏伟。

  在清王朝时期,地方土司衙署的议事厅只能建五开间,广南土司衙署却建为七开间,在当时是少有的。

  广南侬氏土衙署是中国壮族土司中建筑规模最大、权力较为集中、管辖范围较宽、世袭时间最长的土司府。如今已成为广南著名旅游景点之一。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典籍记载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南是壮族杂居和聚居的壮乡。有关广南土司的历史,《壮乡广南》一书中介绍: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统治当地人民的机构,世袭继承。云南通志土司考述,“滇之土官,肇于元而盛于明,清代固之。”《明史》亦有“广南土司”录。从有关历史考证,广南土司始于元初,侬氏家族世袭继承,在清中期前是广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政治、军事、民刑、钱粮大权。广南侬土司历来臣服于元明清封建王朝,向中央政权缴纳贡赋和服从中央王朝政府的调征。

  云南地方志书载:“土官侬郎恐,侬智高之裔也,元至元间,立广南西道宣抚司j,郎恐以军功受宣抚,卒,传子不(布)花”,前述元江那氏之布召剧与侬智高有渊源关系,其后人改以刀、方、罗、白和召(赵)为姓,那么,勐龙的“布勐”及其后人叭护猛,乃至猛勇的召斋、召汉喃,也极可能与不(布)花、布召剧一样,缘自同一祖宗。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 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