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氏起源及历史

及姓图腾_及氏图腾

及姓图腾(及氏图腾)

  及姓是中华姓氏之一,读音作jí(ㄐㄧˊ)。其源有四:一是出自远古黄帝之子箴姓后裔,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二是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三是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四是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乁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及姓现今人口约九千,排在第七百五十一位,在台湾名列第七百六十一位。

【得姓始祖】

  公子汲(姬汲):春秋时期卫宣公之子,卫宣公将其安排在汲邑居住(今河南卫辉),史称公子汲。在公子汲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汲氏,其中有人后来在战国末期躲避战祸,遂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及氏正宗。及氏族人大多尊奉公子汲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之子箴姓后裔,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在典籍《国语·晋语》中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在黄帝给其子的赐姓中,就有箴姓,所以此支箴姓直接出自黄帝,为箴姓之始。

  到了商王朝时期,有箴姓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

  周成王元~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商纣王的独生子武庚禄父举兵反周,箴姓滑国就参与其中。

  辅政上卿之一的周公旦亲自率军征讨,苦战三年,最终平息了叛乱,同时灭了箴姓滑国,并将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邑(今山东费县)。

  箴姓滑国被灭后,箴姓贵族以及国人四处分散,其中有迁逃至汲水一带者(今河南汲县),指地改箴姓为汲氏,后有人省去“氵”偏旁简称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

  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姬姓滑国为秦国所灭。而滑国距秦国很远,近旁的大国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占取其故地,改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国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周王朝初期,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管叔、蔡叔之乱后,便将他们原来监管的殷商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于商丘,立国号“宋”;另一部分则分给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康叔,封于卫邑(殷商故墟),后建立了卫国,史称卫康叔。

  卫国君主传至卫宣公,将他自己的儿子安排在汲邑居住(今河南卫辉),史称公子汲。

  在公子汲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汲氏,其中有人后来在战国末期躲避战祸,遂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及氏正宗。

  及氏族人大多尊奉公子汲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乁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乁人,就是及人,“乁”就是“及”最古老的字。

  及人是两周时期对专职缉拿盗寇逃犯等的捕人,相当于后世宋朝时期的捕快,为司法衙门的主要成员。这在典籍《徐曰》中有明确注释:“及,捕人也。”

  在及人、捕人、捕快等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及人氏、捕人氏等,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及氏、捕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及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现今人口约九千,排在第七百五十一位,在台湾名列第七百六十一位。以泊头、清河、任丘为郡望。

  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沧州献县、衡水市武邑县(桥头镇北口头村、南口头村一部分及氏族人,以南口头村为主,将近有几百人)、泊头市交河镇及家八里庄、任丘县、邢台市宁晋县、廊坊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津市红桥区、武清区,北京市的海淀区,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西丰县,山东省的青岛市,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台湾省等地,均有及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泊头市:泊头市是河北省沧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河北省新兴城市。始建于东汉,因运河槽运兴起而得名。金大定七年(1167)析乐寿置交河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建新桥驿,俗称泊关驿,后又设泊头镇。1946年析交河县置泊头市。此后屡有变易。1983年5月交河县并入。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为卫国之邑,后为齐国所占,成为齐国邑地,位于山东菏泽汲堂河一带,因水草清茂,古代齐国人称其为清河。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改置清河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时期,清河县改归京师广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辖。此后直至清朝时期,清河县隶属于直隶省广平府。民国初期,清河县初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大名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民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于1952年11月7日撤销了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清河县归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清河县境随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同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由邢台市管辖。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壬戌,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驻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唐朝初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戊戌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武邑县:武邑县历史悠久。武邑县夏称武罗国。秦属钜鹿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武邑县,前汉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晋称武邑郡,属冀州,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邑县, 属信都郡。自唐至清,武邑县皆属冀州。民国年间,武邑先属直隶省冀州,后改属大名道。1938年建立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武邑县并入衡水县。1962年3月复置武邑县,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还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武邑县仍属之,至今 。 2000年,武邑县辖5个镇、4个乡。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任丘堂:以望立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祠堂古迹】

  及宦墓

  及宦墓地位于交河县城西北,距城墙西北角一华里处,原交河中学西南150米处,泊富路以北。共有三座墓冢,东南香口,封土很高,中间大墓封土高达四米,为及宦和夫人范氏墓,两边小墓封土高达三米,为及宦与第三个夫人范氏所生次子万祺、三子万祥墓,及宦先后共娶三位夫人,第一位杨氏,未育而卒,续娶陈氏,生长子万言,后陈氏卒。杨、陈两位夫人均葬于交河城西南洼及家老坟。及宦再娶范氏,及宦死时,范氏仅为30岁。及宦死后并未葬于祖坟,而是皇帝所赏赐墓地。

  及宦墓前有青石石碑一通,高约5米,常人须仰视方可见碑额。碑阳为“大明户部左侍郎及宦之墓”,碑阴是泊头同乡万历年间礼部尚书余继登写的碑文,名《明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及公墓表》,碑前有雕刻松菊梅兰图案的供桌,高约一米,长约一米半,宽约一米。往南是宽阔的百米神道,神道两边是文武石像生以及马牛羊狮等。墓地四周有百余棵高大粗壮的柏树,即使无风,也呼呼作响。在墓地东南角,有房屋两间,为看墓人居住。

  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及宦墓地的柏树被刨走,墓砖被拆走作打井之用。“文革”初期,有“红卫兵”打开及宦墓穴,并未发现棺椁及尸体,也未发现随葬品。另两个墓冢并未打开。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了一场平坟运动,及宦墓及两个儿子的墓被彻底平掉,至今了无痕迹。

  查《交河县志》古迹载:“及宦墓,在县西二里。敕葬。”这说明,及宦的墓地是皇帝所封,由此而断,及宦墓不是空墓、假墓。而是在及宦埋葬后,被人盗过了。

  【典故轶事】

  及宦死后的“金脑袋”

  及宦为官,清正廉洁,不善逢迎,就得罪了个别权臣奸相,其中主要是严嵩,被馋受害,遭杀头之罪。传说及宦任户部左侍郎后,皇帝让他带人到江浙一带选取皇妃,因他在那一带任过职。条件是要选骑龙抱凤的女子。及宦带人寻找了几个月,皆未有果,正发愁时,忽然在一户农家看到一幕景象:一个女子骑在弯曲的墙头上,怀里抱着一只大公鸡,正对着东方初升的朝阳。这让及宦顿生奇想,那墙头是龙,那鸡是凤呀。于是及宦就将那女子叫了下来,见了其父母,讲明理由,无奈女子头上长了秃疮,没有头发,一片片的疥疮皮一摸就掉,这有让及宦左右为难,弄回一个秃疮女子去,皇帝能满意吗?然而她毕竟符合“骑龙抱凤”的条件,姑且将就着吧。及宦专门雇了轿子,抬着女子进京复命。

  一边走着,及宦心里也是惴惴不安,担心皇帝不满意。她每隔两天就偷着撩开轿帘看一下那女子,一次看是原样,二次看秃疮没了。三次看头皮光亮了,四次看已经生出了头发,到第五次看时,女子已经是满头黑发恰如泼墨,面如桃花,艳丽无比,光彩照人。及宦心生惊喜,愁绪一下子就释然了。

  回到京城,皇帝自是高兴,重重奖赏了及宦。然而不久,皇帝又下令治罪及宦,杀头且立即执行,不容申辩。原来,有人密告,说及宦在路上几次掀开轿帘调戏新选的皇妃,皇帝问同行的人,皆如是说,于是皇帝下令,处死及宦。几日后,皇帝再问皇妃情况,皇妃遂将实情和盘托出,皇帝方知错杀了及宦,立即为其平反正名。可此时及宦下属和家人已经将其无头尸体装殓入棺,运回交河,刚走到文安,皇帝便命内务府出资,寻找匠人仿照及宦模样制作了一个金头,追到文安,安放在及宦脖子上。同时赐以坟地,派有司将及宦尸体运回家,隆重安葬。

  这样,及宦的无头尸体便有了一个金脑袋。灵车行至州停宿,州知府心黑贪财,以吊唁、送官服为名,打开棺木,将金头取出,换以银头。下葬那天,及宦的儿女痛哭连声,其中有人边哭边念叨:“大人你好冤枉呀,金脑袋,银脑袋,不如老人家的肉脑袋呀。”也有传说是及宦的娘哭着说:“儿呀,你死得曲呀,金脑袋银脑袋,不如俺儿的肉脑袋呀。”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 吉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