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斯氏起源及历史

斛斯姓图腾_斛斯氏图腾

斛斯姓图腾(斛斯氏图腾)

  斛斯姓是中华少数民族的一个姓氏,读音作hú sī(ㄏㄨˊ ㄙ)。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斛斯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郑通志·氏族略》郑樵注云:“其先居广牧,世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因氏焉。”后大多汉化省文简改为单姓斛氏,逐渐融入汉族。

【得姓始祖】

  斛斯足:(生卒年待考),鲜卑族,又名斛斯敦,广牧富昌人(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古城,一说河南洛阳)。他改姓为斛斯氏,为斛斯氏鼻祖、斛氏鼻祖之一。

【起源源流】

  单一源流

  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斛斯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斛姓为斛律、斛斯等复姓所改。按斛律、斛斯,均为南北朝时期北郡方少数民族之姓氏。

  “斛斯”,为古鲜卑语对斛斯山的称谓。“斛斯山”即著名的终南山,在汉史中亦称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仙都山、周南山等等,简称南山,是中国大陆整个秦岭山脉中的一段。斛斯山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南北朝时期,迁居于终南山一带的鲜卑族人首领,便将自己的部族改称为斛斯部,自己先江姓名改称为斛斯·足,取“征始斛斯足下”之意,孕意自己的部族要从终南山脚下开始兴旺发达,此后始有斛斯氏,后大多汉化省文简改为单姓斛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斛斯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姓氏,出自古鲜卑族斛斯部族,后改为斛氏。姚薇元考证,斛薛、斛粟、斛斯同出一源,后世因异译而分为三姓。今大多改为单姓斛氏,逐渐融入汉族。

【郡望堂号】

  郡望

  洛 阳: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两朝,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粱、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多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朔 州:朔州历史久远,战国时期属于赵国,秦、汉朝时期改置为马邑县,隶属雁门郡。汉高祖七年(辛丑,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徙都于此,汉高祖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复为县。北周时置朔州总管府。明清时朔州属大同府。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置朔州县,属雁门道。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山西省雁北专区。1988年3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朔县、平鲁县,设立朔州市(地级)和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将雁北地区的山阴县划归朔州市管辖。1993年6月25日,国务院(国函[1993]93号)批复:撤销雁北地区;将原雁北地区管辖的怀玉、右玉、应县三县划归朔州市管辖。

  堂号

  洛阳堂:以望立堂。

  朔州堂:以望立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