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姓图腾(昌氏图腾)
昌氏起源
出自有熊氏,为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风俗通》、《史记·五帝纪》等所载,黄帝娶妻嫘祖(公元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昌意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省乐西北),其子颛顼后为部落首领,建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为高阳氏。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出自妊姓,为黄帝二十五子十二胞族之后中有昌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化成12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僖、缳、依,昌氏是妊氏的后代,子孙沿袭至今。
出自黄帝有臣名昌寓,其后世子孙以昌为姓。得姓始祖:昌意。据《风俗通》上说,昌姓,是黄帝子昌意的后代。又据《史记·黄帝纪》记载,昌意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所生的儿子,后来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就生了颛顼帝高阳氏,成为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古帝王之一。颛顼的母亲,也就是昌意所娶的那位蜀山氏之女,据《史记·五帝纪》的记载,也是以昌为姓,叫做昌仆,又名为女妪。关于她孕育那位了不起的上古民族领袖颛顼。据《河图》上有一段颛顼出生时,产生天瑞记载。从此处可以看出,昌意和昌仆的确有其人,也为我国昌姓的出处,提供了最有力的历史证明。另外《姓氏考略》上提供了昌氏的另一个出处。书中认为妊姓的后代中也有昌氏,其望出汝南、东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的汝南和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东海一带。不过,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我国的昌姓要数岭南最多,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带。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故昌氏后人奉昌意为昌姓的得姓始祖。
分布和迁移:
昌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昌姓是女娲汤娥的后裔,汤娥又称嫦娥,嫦与昌古时为同音通用字,嫦娥与常仪为同族人,生有十二月部族,简称“月族”,即“女族”。日族称王为“炎帝”;月族称王为“黄帝”。汤娥是以女子称王,因而称“姬皇”,其后裔男子称王者为“黄帝”,因月族奉月为母,后来有月族男子为王,于是改为奉月为父,所以在其后裔中,称母亲为“阿爸”;称父亲为“阿玛”。也就是称月亮为父亲;称太阳为母亲.但月族的太阳,是第二个太阳,所以,次日称“昌”,居地为“晋”,即“亚日”,以区别真正的太阳炎帝,因此昌姓出自黄帝族。《史记》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昌姓被蜀山氏继承,世与黄帝族联姻,因此昌姓是上古门阀,其居地称“晋阳”,“晋陵”,“晋城”。昌姓起源十分古老,一般有二种说法:一、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昌姓是妊姓的后代。二、黄帝的一个儿子名叫“昌意”(为嫘祖所生),他的子孙后代遂以他名字中的“昌”为姓。当今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黄石市、孝昌县;河南省信阳、登封市、伊川县、洛阳市;安徽六安市、巢湖市、金寨县;山东省平度市;重庆市、成都市;江西省吉安市、新余市、萍乡市、南昌市;湖南益阳、桃江县;江苏省南通市、辽宁省、浙江省、陕西省城古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台湾省、海南省等地都有昌姓人家居住。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并且在汝南郡,东海郡发展,逐渐形成望族,世称汝南望(汉高帝置郡,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海望(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昌姓的文化:
昌姓比较少见,却有着十分光彩的家世背景,其源流共有三支,其中两支是黄帝后裔。1、是黄帝的嫡子昌意的后裔。昌意就是颛顼帝的父亲,是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血脉。《风俗通》记载:昌姓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显然是黄帝后裔。据《史记·黄帝纪》记载,昌意是黄帝的正妃缧祖所生的儿子,后来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就生了颛顼高阳氏。据《史记·五帝纪》记载,颛顼的母亲也是以昌为姓,叫做昌仆,又名女妪(音于)。关于她怀育那位了不起的上古民族领袖颛顼,《河图》上有记载:“瑶光如蜕,贯月正白,感女妪于幽房之宫,生颛顼。”这种说法,虽然不免有附会神明之嫌,然而,却可以看出昌义和昌仆的确有其人,也为我国昌姓的出处,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2、是从任姓分出来的。 《姓氏考略》明载:“路史,任姓后亦有昌氏,望出汝南、东海。”但是,任姓也是当初黄帝所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所以,这一支出自任姓的昌姓,依然是黄帝之血裔。3、陇西昌氏,出自秦时羌人。(见《晋书》 )。昌姓望出汝南、东海。根据《万姓统谱》记载,昌姓人要数岭南最多。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昌姓出过好几位著名人物:东周初年有位“情报专家”昌他;后汉有东海相昌豨;南北朝时的梁朝,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护军将军昌义之,在魏军侵犯徐州时,建有辉煌的战功;宋朝有嘉定进士昌正大、义州刺史昌义之。明朝有嘉靖进士昌应时;清朝有康熙乙未进士昌天锦,又有昌新运,任守备。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昌姓后裔分布于苏、皖、豫、鄂等地。
郡望和堂号:
郡望 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东海郡:有二处:一处秦时置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另一处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 双芝堂:湖北省仙桃堂号来历:“永公者,(昌永)宋靖康时,金人内犯,永守义不屈。宋祖特赐状元,后迁太常寺丞。其时祠内产芝二根,此后世以双芝名其堂者也。”茂荫堂:江西省萍乡、湖南醴陵、贵州广顺堂号。高勋堂:出自南梁昌义之的典故。敦伦堂:安徽省六安市。汝南堂:湖南省桃江、益阳,湖北省江夏等地。
昌姓名人:
昌意:昌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二十五子中的其中一位,为嫘祖所生,其后代以昌为姓。
昌仆:又名昌妪,上古时人,颛顼之母。《史记·五帝纪》载:“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见《河图》。
昌容:相传为殷商王女,修道於常山,扶危济贫.食蓬萦根二百馀年,颜如二十许。 能致紫草鬻与染工,得钱以与贫病者。
昌豨:三国魏徐州太守。“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见<后出师表>。
昌永:字禹功,宋状元,南宋泾县人。
昌海:明代高僧,山西省太原许氏子,隐崛围山,刺血书五大部经一百一十三卷,永乐诏选赴京,篡修《大藏经》。
昌义之(?-523) 南朝梁历阳乌江人。仕齐为冯翊戍主。
昌元庆:讳少九郎。嘉定(1208年)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长有武略。
昌友谅:明代迁沔始祖(湖北省仙桃昌姓始迁祖。
昌应会: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间官汉川知县,县多水患,应会轻徭缓赋,斩尽盗贼,因得罪权贵被调往外地,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
昌文贵:先一日,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没。兆先者,埜先从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战死。 金超 男,1944年7月生,河南登封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登封市第五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嵩山文艺家联谊会副会长,登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嵩苑》文学季刊主编。长期以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学校行政管理等工作,业余爱好文艺创作。1991年就任五中校长以来,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大胆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坚持学生个人操行、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实行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把登封五中办成了普教职教相结合的综合性特色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升不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曾多次荣获市、县级“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997年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学校。《教育时报》、《河南教育》、《河南广播电台》、《河南日报》、《郑州今古》等新闻媒介,曾先后10多次报道登封五中的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等方面的经验,这些文章已先后被收进《中国当代改革者》、《跨入二十一世纪的辉煌篇章》、《成功之路》等国家级大型文集。个人先后10余次被授予登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1992年被郑州市评为优秀校级干部。工作之余,常写一些文学作品,所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在省市以上报刊发表400余篇(首),部分诗作被收入优秀诗选。
昌玉荣 男,1944年9月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任山东省肥城市对外贸易局副局长、副总经理。主持实施的黄牛改良、推广青贮饲料和设计的猪舍被上级有关部门确认为试点经验并加以推广。调市外贸局后,潜心抓出口货源培植工作。主持了青山羊、长毛兔等品种改良培育,使青猾皮、山羊板皮、兔毛等发展成为肥城的大宗骨干出口商品,省、市定肥城为青山羊和长毛兔生产基地县。在推行改革和改善企业管理上,主持编制的“关于开展小指标竟赛的奖惩意见”、“加强企业管理,实行分口核算”和“外贸公司岗位责任制”,受到省市外贸系统领导的重视和推广。1984年主持的企业整顿工作,省政府给予单位铜匾奖。市政府给个人记功一次。企业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在泰安市外贸企业中率先被国家经贸部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近年来编写了《搞活经营、开拓前进》、《一手抓收购,一手抓效益》等十几篇专业文章,撰写的《开展直购业务,促进外贸发展》的文稿印发至全省外贸系统,《山东通讯》给予专载。业绩被载入《泰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化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中国世纪语录大典》等文献。